民间借贷利息纠纷应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无息推定原则当事人在借款合同中对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推定确认借款人不必向贷款人支付借款利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之间对于利息问题在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无偿的性质。的规定,虽不利于公平地保护人的权益,但确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2、民间借贷合理利率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规定: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对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按照这些规定的要求,在合同法生效前,各级在审理有关民间借贷纠纷时,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过高利息就是不予保护的。3、民间借贷不保护复利原则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复利。合同法虽然没有对复利问题应否保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从其确认的借款合同的基本原则看,是不承认复利的。当事人一定要注意: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因此在约定民间借贷中的利息时,只要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做出的,那么就是会被认定为合法有效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间借贷的利息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处理,民间借贷的利息可以由当事人之间自行约定,但是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关于借期内利息: 1、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的:出借人要求支付利息的,一般不受法律保护。 2、约定的年利率在2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以内的,受法律保护;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则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已经支付的超过部分利息可以要求返还。 3、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可以主张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
-
民间借贷利息纠纷处理
处理民间借贷利息纠纷如下: 1、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利息问题; 2、约定利息超过年利率36%的,超出部分的利息按照无效处理; 3、没有约定的,认定为没有利息。
2021.02.11 157 -
民间借贷存在利息纠纷如何处理
民间借贷中有下列利息纠纷:未约定利息的纠纷;约定利息不明确的纠纷;利息约定不合理的纠纷,例如约定高利贷的纠纷;以及没有证据证明当事人约定了利息的比率和计算方式的纠纷等。
2021.03.04 123
-
民间借贷利息纠纷如何处理
1、民间借贷无息推定原则; 2、民间借贷合理利率原则; 3、民间借贷不保护复利原则。当事人一定要注意: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
2022-07-08 15,340 -
如何处理民间借贷利息纠纷
关于借期内利息: 1、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的:出借人要求支付利息的,一般不受法律保护。 2、约定的年利率在2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以内的,受法律保护;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
2021-12-27 15,340 -
民间借贷中,利息纠纷如何处理
在民间借贷中,最易产生矛盾的也是利息。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1)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以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2)当事人约定了利率标准发生争议的,可以在最高不超过银行
2022-04-29 15,340 -
民间借贷利息纠纷该如何处理?
1、无息推定原则当事人在借款合同中对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推定确认借款人不必向贷款人支付借款利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之间对于利息问题在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无偿的性质。的
2022-08-23 15,340
-
01:37
民间借款纠纷该如何处理
遇到民间借款纠纷时,出借人应该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要求,准备起诉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对方偿还借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在起诉前,应准备搜集相应的证据并起草起诉状。 证据材
928 2022.04.17 -
01:38
民间借贷多少利息合法
根据最高院关于民间借贷案件的相关规定,民间借贷最高利息一般不可以超过年利率24%,已经支付的超过24%的但少于36%的部分将不予退还,如果超过36%部分一般可以以不当得利的名义要求借款人进行返还。 个人借贷法律支持的利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294 2022.04.17 -
00:57
民间借贷纠纷怎么解决
民间借贷的纠纷可以通过自行协商解决、人民调解、强制执行、仲裁、督促程序和支付令、诉讼、诉讼调解和仲裁调解。民间借贷纠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而产生的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
1,70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