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威胁威胁骚扰会被起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前任骚扰威胁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实践中建议先口头警告,如没有效果直接报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人威胁骚扰,达到一定程度的,比如有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之类情形的,是犯法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一直被前夫骚扰威胁怎么办
前夫一直骚扰可以报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
2020.03.14 317 -
被前任骚扰骚扰影响工作生活威胁怎么办
威胁应该保留证据及时报警,这种行为属于违法,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人通过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或者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受害人可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侮
2020.01.01 321 -
骚扰威胁报警管用吗
被骚扰威胁报警是管用的。如果生活中被人威胁恐吓可以采取报警来保护自身安全,公安部门会对威胁恐吓的情节严重情况进行立案,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不法分子威胁恐吓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2020.04.13 802
-
被前任骚扰威胁
前任骚扰威胁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实践中建议先口头警告,如没有效果直接报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2022-05-12 15,340 -
前任骚扰威胁能起诉吗
前任骚扰威胁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实践中建议先口头警告,如没有效果直接报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2022-06-02 15,340 -
前任骚扰威胁自己
前任骚扰威胁能起诉,也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申请调解,进行沟通;如果对方不断骚扰,且严重影响女方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可以直接报警,请求公安机关的帮助,及时制止这种恶意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
2022-05-28 15,340 -
前任骚扰威胁怎么办
前任骚扰威胁可以起诉,也可以向当地居委会申请调解沟通;如果对方不断骚扰,严重影响女方正常生活和工作,可以直接报警,请求公安机关帮助,及时制止这种恶意行为。
2021-11-02 15,340
-
01:03
威胁罪立案标准
我国实行罪刑法定原则,哪些行为构成犯罪,犯罪构成的条件是什么,应当受到何种刑罚等,均由刑法进行规定。刑法条文中没有规定的,就不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威胁罪这一罪名。威胁,是刑法中规定的一种犯罪手段、方法,例如,以威胁的方式拒不纳税,
1,862 2022.04.15 -
00:46
被别人威胁了应该怎么处理
被别人威胁了,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一般可以让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具体情况如下: 1、威胁他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会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通常会让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最后再交由法院审判,犯罪嫌疑人会
4,819 2022.04.17 -
01:18
威胁恐吓罪怎么取证
刑法上,没有威胁恐吓罪这一项罪名,如果行为人对他人实施威胁、恐吓等行为,则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寻衅滋事罪”,当受害人收到威胁恐吓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取证: 1、收据相关的书面证据,例如带有恐吓威胁内容的书信或者文件等; 2、物证方式;
1,65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