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压岁钱父母是否有权保管和使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从法律上说,长辈送给晚辈的“压岁钱”属于单方面的赠与行为。也就是说,只要长辈们把红包送出去了,就完成了赠与的行为,孩子作为被赠与人就拥有了该红包的所有权即该红包是属于孩子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小,不能很好处置自己的“压岁钱”,父母是可以代为保管的。若压岁钱都用在了孩子身上,比如用于给孩子交学费、报培训班或购买保险等,家长是可以动用孩子压岁钱的,但如果花在与孩子无关的事情上,则违反了相关规定,严格来说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从法律上说,长辈送给晚辈的压岁钱属于单方面的赠与行为。 也就是说,只要长辈们把红包送出去了,就完成了赠与的行为,孩子作为被赠与人就拥有了该红包的所有权即该红包是属于孩子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小,不能很好处置自己的压岁钱,父母是可以代为保管的。 若压岁钱都用在了孩子身上,比如用于给孩子交学费、报培训班或购买保险等,家长是可以动用孩子压岁钱的,但如果花在与孩子无关的事情上。 则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来说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权益。
父母保管孩子的压岁钱不违法,将孩子的压岁钱用在孩子身上也是不违法的,但如果拿孩子的压岁钱用到与孩子无关的事情上则是违法的。 因为法律规定,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
父母有权保管和使用吗孩子的压岁钱吗
父母有权保管和使用吗孩子的“压岁钱”吗,在一般人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从法律上说,长辈送给晚辈的“压岁钱”,属于单方面的赠与行为。也就是说,只要长辈们把红包送出去了,就完成了赠与的行为,孩子作为被赠与人就拥有了该红包的所有权即该红包是
2021.04.26 238 -
孩子的压岁钱父母是否有权收用和使用
从法律上说,长辈送给晚辈的“压岁钱”属于单方面的赠与行为。也就是说,只要长辈们把红包送出去了,就完成了赠与的行为,孩子作为被赠与人就拥有了该红包的所有权即该红包是属于孩子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小,不能很好处置自己的“压岁钱”,
2021.01.16 600 -
父母有权管理或使用孩子的压岁钱吗
父母有权管理或使用孩子的压岁钱。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或使用必须是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合法权益。大人给孩子发红包属于赠与性质。与孩子形成赠与合同关系。孩子接受红包后,红包的所有权归孩子所有。而不是用压岁钱买奢侈品供自己使用,否则涉嫌侵权。监护人不
2022.04.14 1,678
-
孩子的压岁钱父母是否有权保管和使用
从法律上说,长辈送给晚辈的“压岁钱”属于单方面的赠与行为。也就是说,只要长辈们把红包送出去了,就完成了赠与的行为,孩子作为被赠与人就拥有了该红包的所有权即该红包是属于孩子的。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孩子的
2022-10-12 15,340 -
父母是否有权保管和使用孩子的压岁钱
父母有权代为保管孩子的压岁钱。若压岁钱都用在了孩子身上,比如用于给孩子交学费、报培训班或购买保险等,家长是可以动用孩子压岁钱的,但如果花在与孩子无关的事情上家长则无权动用孩子的压岁钱。
2022-10-12 15,340 -
父母保管和使用孩子的“压岁钱”是否违法
如果孩子不满八周岁的,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买卖的行为都需要监护人代理,也就是说,未满八岁孩子私自购买的商品,父母是可以退货的。 八周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购物,即使是父母不同意,大多是
2022-10-12 15,340 -
父母是否可以使用孩子的压岁钱
1、父母不可以使用孩子的压岁钱。 2、孩子的压岁钱所有权是孩子本人,监护人的职责之一就是要维护被监护人利益,监护人不得随意处分、使用被监护人的压岁钱,否则就是侵害被监护人的财产利益的行为。
2022-06-03 15,340
-
00:58
没收孩子压岁钱违法吗父母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如果没有经过孩子同意的,严格意义上是违法的,但是并不会构成犯罪。因为给孩子的压岁钱是对孩子的赠与,这属于孩子的个人财产,孩子有权自己保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17,235 2022.10.04 -
00:49
父母有权利打骂孩子吗父母没有权利随意的打骂孩子。因为未成年人也是我国的公民,拥有生存权、受保护权等人生权利。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行为,不管是否是为了保护还是教育孩子都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
2,464 2022.05.11 -
01:09
孩子10岁父母离婚怎么判对于两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法院应当依据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包括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离婚后的居住条件,以及是否具有教育子女,督促子女学习的意愿,能力和时间来确定直接抚养人。在父母双方都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子女长期跟随一方生活或照顾的,法院通
710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