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公要离婚了按揭贷款房离婚财产要怎么分割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房产只登记在了一方名下,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未登记一方有证据证明购房时有出资行为,则法院一般会判决房屋归属登记方名下。婚前双方或一方支付首付,婚后双方还贷,尚未取得产权证的且双方有争议解决不了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处房屋所有权归谁,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哪方居住使用。待到取得产权证后,再由任何一方另行向法院起诉。
(一)婚后双方父母出资买房,夫妻共同还贷,产权登记在一人名下的。婚后双方父母资助子女买房,产权登记在一人名下的,该房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占有。在离婚房产分割时,如果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办理。没有约定的按照出资比例分割。对于偿还的贷款,如果夫妻对财产没有约定的,偿还贷款的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就不需要分割了。 (二)婚后一方或双方以夫妻共同财产出资买房,取得房产证的婚后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购房,共同还贷。不管房产证登记在哪方名下,该房产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房产分割时,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三)一方父母出首付款,产权登记在自己的子女名下,由夫妻共同还贷的的。这种情况,首付款可以认定为只赠与出资方的子女,离婚时该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对首付部分应认定为出资子女的个人财产。共同还贷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还贷,离婚时不予分割。
-
离婚财产按揭贷款的房产怎么分割?
离婚财产按揭贷款的房产平等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支付的抵押贷款和房屋增值部分由双方共有,离婚时婚后增值部分应平等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和照顾子
2022.04.16 418 -
按揭贷款的房子离婚怎么分割财产
按揭贷款的房子离婚时分割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房产是一方婚前购买,并且房产只登记在了一方名下,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未登记一方有证据证明购房时有出资行为,则法院一般会判决房屋归属登记方名下。婚前双方或一方支付首付,婚后双方还贷,尚未取得产权证的
2022.04.06 198 -
买房按揭贷款离婚财产怎么分
离婚的时候除了涉及到财产如何分割的问题,债务也同样需要进行分割。而房屋按揭贷款就是最典型的共同债务。双方在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如果能够协商一致,那可以直接按照双方的约定办理。如果没办法协商一致,则首先需要区分该笔银行按揭贷款是否为夫妻共同债
2021.02.23 149
-
离婚按揭贷款房产分割
在我国,现行法律对商品房按揭的法律定性尚无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的普遍做法是,购房人将其与房产商的房屋买卖合同项下的权益抵押给银行,银行贷款给购房人并以购房人名义将款项交由房产商以支付房屋价款,若购房人
2022-07-06 15,340 -
婚前按揭贷款买房离婚怎么分割财产
婚前按揭买房,离婚有贷款的房屋分割如下: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后双方共同还贷,婚后取得房产证,此情形下的按揭房为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予分割。因为在婚前一方以个人财产购买
2022-04-25 15,340 -
离婚要怎么分割按揭房产
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后双方共同还贷,婚后取得房产证,离婚按揭房怎么分此情形下的按揭房为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予分割。因为在婚前一方以个人财产购买并按揭买房,婚后取得的产
2022-12-15 15,340 -
按揭贷款离婚时分割财产
的时候除了涉及到财产如何分割的问题,债务也同样需要进行分割。而房屋按揭贷款就是最典型的共同债务。双方在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如果能够协商一致,那可以直接按照双方的约定办理。如果没办法协商一致,则首先需要
2022-08-25 15,340
-
01:09
离婚按揭贷款房屋如何分割离婚按揭贷款房屋分割方式如下: 1、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登记在一方名下,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该房屋归登记一方所有,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还贷支付的款项及相对应的财产增值部分,离婚应该由不动产登记一方
597 2022.11.21 -
01:07
离婚按揭房产财产如何分割离婚时,按揭房产的分割,需要看该房产是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如果该房产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如何分割可以先由夫妻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而人民法院一般有以下几种处
893 2022.04.17 -
00:45
按揭贷款买房,离婚时如何分割按揭买房离婚时怎么分割,首先,尊重夫妻双方的处理意见。先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只要内容不违法,不侵害他人利益,法院可以予以确认。其次,夫妻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的,判决房屋所有权归产权登记一方所有。第三,对婚后还贷的款项及增值
99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