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侵犯肖像权有几种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中没有侵犯肖像权罪。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对肖像权的侵害需要具备两个构成要件:一是使用肖像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进行使用。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构成侵犯肖像权的几种形式:公众人物肖像;参加游行集会人的肖像;公民肖像行使正当的舆论监督;使用罪犯照片;本人利益使用照片;国家机关使用公民肖像;肖像作为证据;文化教育使用他人肖像。
侵犯肖像权的免责原因有五种:为了科研和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免除其责任。为了满足新闻和舆论监督的需要,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使用,为正当行为;为了执行公务,国家机关使用他人的肖像也是合法的;公众人物肖像;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使用肖像的人,也是正当使用的。
-
不构成侵犯肖像权的几种形式都有哪些
不构成侵犯肖像权的几种形式: (1)使用社会公众人物肖像; (2)为宣传报道而使用参加游行集会、游园活动的人的肖像; (3)旨在行使正当的舆论监督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4)因通缉犯罪嫌疑人或报道已判决案件而使用罪犯的照片; (5)为肖像权本
2021.01.30 138 -
侵犯肖像权有判几年
侵犯公民肖像权,属于一般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不会判刑。对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侵权人拒不停止侵权的,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对受害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造成损失的,受害人还可以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
2021.02.07 390 -
侵犯明星肖像权的情形有哪些
侵害肖像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是民事责任方式。该民事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其中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为非财产性责任方式,赔偿损失为财产责任方式。
2020.10.26 483
-
侵犯肖像权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由于社会公共利益,可以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使用肖像(1)使用社会公共人物肖像(2)为了宣传报道参加游行集会,使用游行园活动的人的肖像(3)以正当的舆论监督为目的使用公
2021-10-27 15,340 -
侵犯肖像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侵犯肖像权一般会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一般说来,未经本人同意、占有、再现、创制或不当利用他人的肖像,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侵害肖像权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不当利用他人肖像。不当利用他人肖像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营利型非法使用。
2022-02-26 15,340 -
刑法中有侵犯肖像权罪吗
刑法中没有侵犯肖像权罪。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
2022-05-25 15,340 -
哪些情形不侵犯肖像权?
不侵犯肖像权的情形: 1、为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肖像的行为,如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而使用犯罪嫌疑人的肖像,司法人员为司法证据目的而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拍照;参加游行、示威和公开演讲的人,因其活动目的具有公共性
2022-05-27 15,340
-
00:55
肖像权侵权的法律规定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肖像权,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不能够使用其肖像作为营利的手段,如未经当事人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商标、广告、装饰等。单纯就摄影而言,作品如果是没在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而拍摄取得的,即使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展览、发表也不可以,
1,551 2022.04.17 -
00:59
用别人照片做头像算不算侵犯肖像权用别人照片做头像,不算侵犯肖像权。只要没有用别人的照片当头像,并且没有营利的,那么就不算是侵犯肖像权。公民享有肖像权,没有经过本人同意,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见,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通常应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
6,459 2022.05.11 -
01:12
不适用死刑情形有几种不适用死刑情形有以下两种: 1、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
2,497 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