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适用缓刑的什么情形才不能适用缓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不能适用缓刑的情形有: 1、数罪并罚的 一人犯数罪,一般犯罪人的犯罪主观恶性较大。刑法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 2、不认罪的 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有悔罪表现。连自己的犯罪事实都不承认,无论如何都不能视为有悔罪表现。即使所犯罪行较轻,但拒不认罪,同样不宜适用缓刑。 3、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没有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的。 所谓主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作用或者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4、法定刑在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 【累犯不适用缓刑】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 【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的法定范围有: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不具有悔罪表现的;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等。
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情形不能适用缓刑: 一、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 二、不具有悔罪表现的; 三、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
-
-
-
什么情形不能适用缓刑
不适用缓刑的情形包括: 1、累犯不适用缓刑; 2、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3、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缓刑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被宣告缓
2022.07.02 217
-
缓刑适用情形?什么是缓刑?
根据刑法,适用缓刑的条件如下:(一)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再危害社会。(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2021-11-20 15,340 -
什么情形下才能适用缓刑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
2022-11-08 15,340 -
适用缓刑的情形有哪些以及什么情形不适用缓刑
适用缓刑的条件是: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
2022-11-23 15,340 -
适用缓刑的情形有哪些哪些情形不适用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
2022-06-10 15,340
-
01:20
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指的是对触犯刑法,且已构成犯罪、应受到对应刑罚处罚的犯罪人,先行定罪但暂不执行所判罪的刑罚,同时满足以下两点则可实行缓刑: 1、除累犯之外的所有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人。 除累犯之外,主要是因为其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之后在法定时
7,728 2022.04.17 -
00:53
缓刑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缓刑的适用范围有以下两点: 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
813 2022.11.21 -
01:08
死缓适用减刑吗死缓可以适用减刑。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后,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为二十三年有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
623 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