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和解范围一般是指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事和解的案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范围: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能进行刑事和解。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事和解的案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范围: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能进行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案件的范围有:因民事纠纷引起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民事纠纷,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侵犯财产的,双方可以和解;除读职犯罪外,当事人可以和解七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过失犯罪案件。这里的过失犯罪案件是指可以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过失犯罪案件。
-
刑事和解案件范围包括哪些
刑事和解的案件分为以下范围: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
2020.03.31 160 -
将刑事和解的案件分为哪些范围
刑事和解的案件分为以下范围: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
2020.05.16 118 -
刑事和解案件的范围是什么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28条规定,关于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涉嫌刑事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的。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2020.08.22 146
-
刑事自诉案件的案件范围是哪些
1、刑事自诉案件的案件范围指的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
2022-06-03 15,340 -
刑事自诉案件的案件范围是哪些
1、刑事自诉案件的案件范围指的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
2022-06-26 15,340 -
刑事自诉案件的案件范围是哪些?
1、刑事自诉案件的案件范围指的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
2022-11-09 15,340 -
刑事和解的范围有哪些刑事和解适用的条件及
犯罪嫌疑人须认罪;和解出于双方自愿;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条件。 刑事和解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犯罪嫌疑人(加害人)须认罪。即需要作有罪答辩。这是刑事和解程序的首要条件,也是双方疏通情感阻滞的渠道,
2022-06-30 15,340
-
01:23
丧假的范围指的是哪些亲属?丧假的范围指的是以下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丧假指的是根据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国有企业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职
43,527 2022.04.17 -
01:1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都有哪些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有以下几点: 1、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3、
932 2022.11.21 -
01:15
刑事案件一般拘留多少天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在侦查阶段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时间最短三天,最长为三十七天。但是不意味着三十七天之后,就解除对嫌疑人的羁押措施。如果有证据证明嫌疑人有犯罪事实并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符合逮捕条件的,可能进一步由检察院批准
2,2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