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罚金直接从费用中抵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以罚款通知做分录: ①借:其他应收款 ②贷:营业外收入 发工资扣除时: ③借:应付职工薪酬 ④贷:其他应收款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以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反映账户间对应关系的记录。 会计分录则是指对每笔经济业务列示其应借和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确定并列示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简明记录。 会计分录的格式和要求是:先借后贷;借和贷要分行写,并且文字和金额的数字都应错开;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情况下,要求借方或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数字必须对齐。 要素 一、记账方向 二、账户名称金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担保费的预扣,如何计算本金,服务费没有明文规定,由贷款人自己定。法律只要求利息。这些杂费和利息加在一起不能超过法定标准。校长就是校长。扣除额不能计入本金。但证据是个问题。有时在以后发生纠纷时很难证明。
如果是网上直接下载的出租房屋合同样本是有法律风险的,建议将房屋租赁合同交由专业律师起草、修改、把关,对租金,租赁期限加以明示。否则,易出现合同无效或者合同中的部分条款无效的情况,或者是租赁房屋受损却拿不到赔偿等。
-
中介出租房合同网上的能直接用吗
网上的中介出租房合同不能直接使用,否则可能有以下的风险:1、当事人姓名不清,无法确定租客真实身份;2、中介服务项目的内容规定不全,可能对房东带来一定的损失;3、收费金额和支付方式、时间规定不明确,房东和租客容易产生纠纷。如果直接适用条款不完
2022.04.12 486 -
中介出租屋合同网上的能直接用吗
网上的中介出租房合同建议不要直接适用,因为网上的出租屋合同可能欠缺重要内容。应该关注中介合同上是否载明以下内容:(1)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住所;(2)中介服务项目的名称、内容、要求和标准;(3)合同履行期限;(4)收费金额和支付方式、时间。
2022.04.12 489 -
借款合同中,能不能直接在本金中扣除利息
借款合同中,不能直接在本金中扣除利息。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借
2021.02.28 155
-
借款合同中可否直接从本金中扣除利息?
借款合同中不可以在本金中扣除利息。 在很多借贷平台中,很多借贷方式都是直接把利息在本金中扣除,将扣除后的本金借与借款人,这样合法吗,根据民法典来说,这实际上是不合法的,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2022-06-14 15,340 -
借款合同中能否直接从本金扣除利息
1、借款合同中不可以在本金中扣除利息。 2、在很多借贷平台中,很多借贷方式都是直接把利息在本金中扣除,将扣除后的本金借与借款人,这样合法吗,根据民法典来说,这实际上是不合法的,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
2022-07-23 15,340 -
抚养费可以直接用物抵抵吗
特殊情况下抚养费可以以物折抵。抚养费的费用多少、给付方式、以及给付期限可以由父母双方进行协议。一般来说,抚养费是用货币进行给付的,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但
2022-06-05 15,340 -
从没签合同试用期可以直接走人吗
一般不可以。需要提前三天提出离职申请,交接完工作后才可走人,若直接走人,用人单位可能会扣发工资。 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劳动合
2022-07-01 15,340
-
00:55
跟公司没签合同直接离职合法吗跟公司没签合同直接离职不合法。只要产生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即使未签合同,也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就算是单位没有和员工签劳动合同,但是员工也要按照正常的离职程序,提前一个月告知用人单位,并且办理工作的交接,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才方便于日后维权。如
2,017 2022.05.11 -
01:10
合同到期员工可以直接离职吗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原则上可以直接离职,但现实中应当办理好相关的离职手续。并且,用人单位也应依法为劳动者办理人事、社保、档案等转移手续,并开具相关证明。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终止。只有部分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才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因
2,732 2022.05.11 -
01:12
签了劳动合同直接走人会怎么样签了劳动合同就意味着,劳动合同要发生法律效力。这时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没有通知用人单位直接走人,劳动者造成单位损失,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
3,25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