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立案怎么撤,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诈骗立案如果符合以下情形的,公安机关会撤销: (一)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等。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法》并没有规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关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诈骗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就应当立案侦查。关于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但关于这个数额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
信用卡诈骗立案标准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信用卡诈骗立案标准如下: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020.07.09 115 -
诈骗罪立案如何撤案
诈骗罪是否能撤案需要看具体犯罪情形。 1、如果该案件已经达到了刑法的处罚标准,则不能撤案的。 2、如果该案件构成犯罪但是并未达到国家刑法的处罚标准,则可以撤案的。 诈骗罪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能撤案: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020.04.13 175 -
诈骗立案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诈骗立案的相关法律规定有: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会被判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标准不一样的,按照当地标准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相关法律法规,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3000
2020.07.04 160
-
诈骗罪立案标准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
2022-06-29 15,340 -
我国法律如何规定信用卡诈骗立案后是否能撤案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立案后不可以撤案,信用卡诈骗属公诉案件,不能私了。 银行是案件的被害人,不是原告,无权撤案。但有被害人谅解,可酌情从轻处理。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
2023-06-05 15,340 -
法律规定诈骗罪如何立案定罪
法律规定诈骗罪应当由公安机关按照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来立案,定罪由法院审理判决。根据诈骗罪的司法解释的规定,诈骗的数额达到较大程度的,也就是3000元以上的,将会按照诈骗罪由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
2023-02-03 15,340 -
集团诈骗罪如何立案,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集团构成诈骗罪的,如果符合相应的要件则会立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是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
2023-02-12 15,340
-
01:06
诈骗如何立案诈骗罪的立案程序: 1、立案程序包括对于立案材料的接受、审查和处理三个部分。个人被诈骗后,应当立即报警,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立案。若公安机关经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应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
6,389 2022.04.15 -
01:19
诈骗罪罪如何立案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因此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而致使行为人取得财产从而被害人受到财
1,022 2022.04.17 -
01:13
合同诈骗罪如何立案合同诈骗罪属于公诉案件,第三人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具体分析如下: 1、合同诈骗是违法行为,诈骗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遭遇合同诈骗,那么被诈骗的一方首先就要及时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比如说双方签订的合同,诈骗方的身份信息等材料; 2、
587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