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邮件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隐匿邮件,有以下情形的,应予立案追诉: 1、隐匿邮件次数较多或数量较大的; 2、隐匿邮件,并从中窃取财物的; 3、隐匿邮件,虽然次数不多,数量不大,但给国家、集体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4、隐匿邮件,造成其他危害后果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温馨提示】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隐匿邮件罪立案标准如下: 1、隐匿邮件次数较多或数量较大的; 2、隐匿邮件,并从中窃取财物的; 3、隐匿邮件,虽然次数不多,数量不大,但给国家、集体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4、隐匿邮件,造成其他危害后果的。
隐匿邮件罪立案标准: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审理,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
隐匿邮件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隐匿邮件罪立案标准是:邮政工作人员只要实施了隐匿邮件的行为,即应以隐匿邮件罪立案。本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即可立案,不需要达到特定的情节。
2020.01.15 109 -
隐匿邮件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关于隐匿邮件罪的立案规定是:符合以下条件的,应当立案追诉: 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 2、行为人实施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是非法的; 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的心态; 4、构成本罪也应达到情节严重。
2020.09.23 106 -
邮件隐匿罪有什么立案标准?
隐匿邮件罪的立案标准是:本罪是行为犯,只要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实施了隐匿邮件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私自隐匿邮件罪是指邮政工作人员私自隐匿邮件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邮政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开拆、隐匿、毁弃
2020.06.09 119
-
隐匿邮件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是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实施上述行为,而是由于邮件自身的包装不严等原因,导致其中信件或其他物品漏出遗失的,不应视作构成本罪的行为。 二是行为人实施开拆、
2023-08-28 15,340 -
隐匿邮件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隐匿邮件罪立案标准是:邮政工作人员只要实施了隐匿邮件的行为,即应以隐匿邮件罪立案。本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即可立案,不需要达到特定的情节。
2023-09-05 15,340 -
隐匿邮件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隐匿邮件罪的立案标准是:隐匿邮件罪为实行犯,只要邮政工作人员实施了隐匿邮件的行为,即应以隐匿邮件罪立案追诉。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邮政工作人员构成。
2023-09-04 15,340 -
隐匿邮件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意思?
一是行为者必须实施擅自拆卸、隐瞒、丢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如果行为者没有实施上述行为,而是由于邮件本身的包装不严格等原因,信件和其他物品丢失的,不应视为成本罪的行为。二是行为者实施拆卸、隐瞒、丢弃邮件、
2021-10-10 15,340
-
01:09
串标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具体而言,串通投标罪的立案标准是:1、串通投标的行为已经损害了招投标人的利益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2、串通投标人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3、串通投标获得的项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4、串通
908 2022.04.17 -
01:30
骗婚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骗婚是指以婚姻为诈骗诱饵的手段骗取对方钱财,或用欺骗的手段缔结可撤销婚姻的行为,在目前的刑法中,针对骗婚罪其实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如果涉嫌骗取他人财物的,涉及金额较大的,会构成诈骗罪;由此骗婚罪的立案标准是:诈骗财物价值金额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1,424 2022.04.17 -
01:17
盗窃罪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高院、最高检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现行司法实践
4,61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