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分娩怎么报销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生育保险报销时,职工个人无需亲自到场,单位申领到生育医疗费及生育津贴后,由单位将资金打到职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申领女职工生育医疗费(包含规定的并发症、合并症住院医疗费)及生育津贴待遇时,带上所需材料,即: 1、打印且加盖公章的《成都市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审表》; 2、有并发症(合并症)的应同时打印上述文件且加盖公章,以及财政(税务部门)制作或监制医疗服务收费专用票据(加盖医疗机构收费专用章); 3、出院证明(加盖病情证明专用章); 4、婴儿出生证或其它医学证明; 5、生育服务证、住院医疗费用清单(仅限有并发症、合并症的提供)等原件和复印件。 到参保关系所在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女职工生育医疗费及生育津贴待遇拨付。
生育保险报销时,职工个人无需亲自到场,单位申领到生育医疗费及生育津贴后,由单位将资金打到职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申领女职工生育医疗费(包含规定的并发症、合并症住院医疗费)及生育津贴待遇时,带上所需材料,即: 1、打印且加盖公章的《成都市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审表》; 2、有并发症(合并症)的应同时打印上述文件且加盖公章,以及财政(税务部门)制作或监制医疗服务收费专用票据(加盖医疗机构收费专用章); 3、出院证明(加盖病情证明专用章); 4、婴儿出生证或其它医学证明; 5、生育服务证、住院医疗费用清单(仅限有并发症、合并症的提供)等原件和复印件。 到参保关系所在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女职工生育医疗费及生育津贴待遇拨付。
-
异地分娩农合怎么报销?
在分娩前要给当地的新农合办公室打个电话,说明情况。报销的时候要带户口本、身份证、住院病例复印件、诊断证明、药品清单、出院手续等到户口所在地进行报销。
2020.12.04 260 -
异地分娩农合怎么报销
新农合生孩子能报销。 1、到医院新农合窗口备案,出院后凭住院收费票据、出院证、准生证明、社保卡、母亲的身份证到本院新农合窗口报销; 2、如果在异地住院,住院前或住院后3日内须办异地住院转诊手续,执转出医院的转诊证明或所住院县外医院的住院证明
2020.01.02 890 -
异地分娩深圳医保怎么报销
根据有关规定,累计参加生育保险满1年的职工在市外医疗机构生育的,其生育的医疗费用先由职工个人支付,待分娩后1年内,凭相关资料和相关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向我市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报销。职工需在累计参加生育保险满12个月后的1年内向我市社保经办机构申请
2020.05.17 703
-
异地分娩农合怎么报销
新农合生孩子能报销。 1、到医院新农合窗口备案,出院后凭住院收费票据、出院证、准生证明、社保卡、母亲的身份证到本院新农合窗口报销; 2、如果在异地住院,住院前或住院后3日内须办异地住院转诊手续,执转出
2021-12-23 15,340 -
异地分娩如何报销?
生育保险报销时,职工个人无需亲自到场,单位申领到生育医疗费及生育津贴后,由单位将资金打到职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申领女职工生育医疗费(包含规定的并发症、合并症住院医疗费)及生育津贴待遇时,带上所需材料,
2021-08-21 15,340 -
异地农合分娩报销
1、分娩前,打电话给当地新农合办公室说明情况。二、住院要去正规医院,否则不报销。3、报销时带户口簿、身份证、住院病例复印件、诊断证明、药品清单、出院手续等到户口所在地报销。
2021-10-28 15,340 -
异地分娩农合怎么样报销
1、在分娩前要给你们当地的新农合办公室打个电话,说明情况。2、住院要到正规的医院的,否则不给报销的。3、报销的时候要带户口本、、住院病例复印件、诊断证明、药品清单、出院手续等到你进行报销的。《社会保险
2022-08-21 15,340
-
01:01
异地备案报销和本地拿回来报销区别
异地备案报销和本地拿回来报销区别如下:医保异地报销的流程和比例相对于本地报销的流程和比例要复杂一点。如果在异地使用医疗保险就医时需要携带就医人员的身份证和医保卡,到参保地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处做备案登记,然后到所就医的医院挂号住院。治疗结束后
11,294 2022.05.11 -
01:05
办理异地就医后门诊怎么报销
办理异地就医后门诊的报销如下: 1、领取或在社保网站上下载《市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工作、居住人员情况申报表》; 2、按规定填写,并经外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盖章认定的《申报表》; 3、将填好后《申报表》拿回分工负责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并
5,973 2022.01.26 -
00:57
异地就医备案成功后怎么报销
异地就医备案成功后的报销如下:参保人办理异地就医确认手续后,方可在经认定的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个人医疗帐户金额可凭医保卡的任一营业网点支取,用于支会门诊一般疾病费用及在药店购药配药的费用。参保人员患病住院,可到已认定的当地定点医疗机构,
30,18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