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是该如何回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8条规定:“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除应当载明本法第17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这一条规定包含了四层意思:第一,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用工单位、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必备条款。第二,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期限必须是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第三,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按月支付。第四,被派遣劳动者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按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支付报酬。要特别注意的是,劳务派遣单位所在地应当为主要办公机构所在地。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与第三方公司签合同是意思是公司委托劳务派遣公司,由劳务派遣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公司再委派到现单位,即现单位是实际用工方,由此形成了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的三方。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的是劳动关系,与用工单位形成的是劳务关系,两公司之间形成的是民事关系。之间通过签订三方协议来确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用工方按照协议约定向劳务派遣公司支付派遣费用,向被迫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用工方负责实际用工和对劳动者的管理。该种用工方式在劳动合同法中有明确的规范,受劳动法律的调整。
-
与第三方签订劳动合同有效吗
劳动者如果依法和第三方签订劳动合同,该合同是有效的。但如果第三人是合同的另一方主体,则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就是第三方;如果第三方是被授权的,则授权的单位就是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如果第三方是用工单位,则派遣劳动者的单位就是其用人单位。
2021.01.20 466 -
与单位签订第三方劳动合同是什么
第三方合同是指企业将人事外包给相应的人力资源公司,员工进入企业工作时,不是和企业之间签劳动合同; 而是与企业外包的人力资源公司(即第三方)签劳动合同,所以注意员工到企业工作属于派遣性质,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
2020.01.30 162 -
与单位签订第三方劳动合同是怎么签的
与单位签订第三方劳动合同代表着劳动者与该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一般不在本单位工作,会被派往其他单位工作。例如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会被派遣至第三方单位,即用工单位工作。
2020.03.30 168
-
与公司第二次签订劳动合同是该如何回事?
应当在前次前一个月通知是否续订。否则存在法定过错,可依法提起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工资、、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和其他损失等。
2022-08-22 15,340 -
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是怎么样回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8条规定:“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除应当载明本法第17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
2022-09-01 15,340 -
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是指什么?
与第三方公司签合同是意思是公司委托劳务派遣公司,由劳务派遣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公司再委派到现单位,即现单位是实际用工方,由此形成了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的三方。 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的是劳动关系,与
2022-04-22 15,340 -
合同是啥意思?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与第三方公司签合同是意思是公司委托劳务派遣公司,由劳务派遣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公司再委派到现单位,即现单位是实际用工方,由此形成了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的三方。 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的是劳动关系,与
2022-04-24 15,340
-
01:01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过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之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而不需要向
3,479 2022.04.17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542 2022.04.17 -
00:53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如何赔偿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的,用人单位会从用工那天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公司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辞退员工后不赔偿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当
2,39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