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管辖的范围有哪些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司法实践中,民间借贷案件数量繁多,而且大多该类案件被告(借款人)可能借款或无法还款后离开经常居住地或户籍地,但新地址又无法确定,如按照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则即“原告就被告”来确定管辖法院,势必给出借方起诉造成困难。那么,出借方能否按照合同纠纷可由履行地管辖的规则选择己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首先,民间借贷属借款合同的范畴,民间借贷纠纷属合同纠纷的一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借款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标的物为货币,贷款方与借款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分别承担贷出款项与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贷款方与借款方所在地都是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依照借款合同的约定,贷款方应先将借款划出,从而履行了贷款方所应承担的义务。因此,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确定贷款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综上,民间借贷案件中,出借方可在其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间借贷管辖法院:债务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借款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流程主要是:准备诉讼材料,带上相关证据去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等待法院安排开庭审理并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当事人双方可以根据借款的用途及其收益,共同约定一个合理的利率,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同期的贷款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无效。
-
民间借贷管辖法院有哪些
民间借贷的管辖法院一般为债务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或借款合同履行地的法院。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民间借贷纠纷,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法院都有权管辖。起诉流程主要是:准备诉讼材料,带上相关证据去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等待法院安排开
2020.09.04 156 -
如何确定民间借贷纠纷管辖范围
民间借贷纠纷管辖地的确定:首先,双方当事人对管辖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其次,如果没有约定的,因为民间借贷属借款合同的范畴,民间借贷纠纷属合同纠纷的一种,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2020.07.28 163
-
民间借贷协议的管辖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纠纷有实际关系的地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
2021-11-15 15,340 -
民间借贷债权转让管辖范围
债权转让通知。 不论是否签订债权转让合同,一项债权转让都应当通知债务人,否则对债务人不发生债权转让的法律效力。具体操作应由债权人出具书面的《债权转让通知》,并由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或由债权人委托受让人通
2022-07-21 15,340 -
民间借贷的管辖权有哪些
民间借贷管辖权有以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借款合同当事人一般是金融机构与法人企业之间的借款关系,确定管辖权时,可以
2021-10-14 15,340 -
民间借贷法院管辖范围是什么
民事案件的管辖可以分为协议管辖、地域管辖、级别管辖、专属管辖等。协议管辖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双方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书面地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
2022-08-12 15,340
-
01:08
民间借贷管辖权规定
民间借贷纠纷属于合同纠纷的范围,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如果是因为合同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原告也就是债权人有选择权,既可以在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选择合同
1,214 2022.04.17 -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566 2022.09.21 -
00:58
公安机关管辖范围
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具体如下: 1、公安机关对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刑事案件有权立案侦查; 2、使用各种秘密侦察手段的权力,包括秘密监视、秘密搜查、使用秘密力量进行内线侦察和阵地控制,以及使用秘密的技术手段等; 3、有权依法使用武器和警械,实行
7,10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