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借钱不还算是诈骗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微信借钱不还不算诈骗。自愿借钱属于民事争议的范畴,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行为人意图非法改变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诈骗罪的基本构成要件:通常认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需要看对方是否是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其一开始就不准备还你的钱,想骗你的钱,则构成诈骗罪,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如果不是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则只能按民事争议处理,你可以起诉对方,要求返还借款及利息。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微信借钱不还不算诈骗。自愿借钱属于民事争议的范畴,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行为人意图非法改变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诈骗罪的基本构成要件:通常认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需要看对方是否是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其一开始就不准备还你的钱,想骗你的钱,则构成诈骗罪,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如果不是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则只能按民事争议处理,你可以起诉对方,要求返还借款及利息。
在微信上借钱不还的一般不算诈骗。借款人通过微信借钱,之后拒不归还借款并且逃跑,属于规避执行的行为,债权人起诉并胜诉后,债务人仍不履行的,法院会将债务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借钱不还的,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微信借钱不还是否算诈骗
微信借钱不还不算诈骗。自愿借钱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行为人打算非法改变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一般认为,行
2022.05.11 1,582 -
微信借钱不还就是诈骗吗?
微信借钱不还不算诈骗,对此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借款人通过微信借钱,之后拒不归还借款并且逃跑,属于规避执行的行为,债权人起诉并胜诉后,债务人仍不履行的,法院会将债务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
2020.06.02 199
-
微信借钱不还算诈骗吗
微信借钱不还不算诈骗。自愿借钱属于民事争议的范畴,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中的一个十
2020-12-28 15,340 -
微信借钱不还算诈骗吗?
微信借钱不是欺诈。主动借钱属于民事纠纷范畴,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金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
2021-10-26 15,340 -
微信上面借钱不还算不算诈骗?
微信借钱不还不算诈骗。自愿借钱属于民事争议的范畴,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中的一个十
2022-11-07 15,340 -
微信转账借钱不还算诈骗吗
如果在借贷时,没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则属于经济纠纷,不构成诈骗。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
2022-02-23 15,340
-
01:23
借钱不还拉黑了算诈骗么
借钱不还拉黑了不算诈骗,因为借钱一开始是有归还的目的的,而诈骗一开始就没有归还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对于借款不还还拉黑的债务人,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还款。起诉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明对方借钱不还的相
5,261 2022.04.17 -
01:25
微信借钱不还该怎么办
微信借钱不还,如果债权到期,出借人可找贷款人进行催告,若对方仍拒绝还钱,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起诉流程主要包含是:贷款人准备诉讼材料,起诉时,可以提前写好起诉状、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涉及贷款的相关书面及其他证据,去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
4,98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