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诉讼时效如何延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与债务人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协议。这样诉讼时效从还款计划的履行期限届满时起再开始计算,就可以延长即将过去的诉讼时效。 2、与债务人对账。既便于诉讼又能延续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从对账之日起再开始计算。 3、起草与债务人清欠会谈纪要。对于一时还不上债的单位,采用这种方法,既不伤和气,又能掌握清欠的主动权,也能引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4、要求债务人找担保人。保证在一定期限内还款,逾期不还,由担保人偿还,诉讼时效从还债期限届满之日起重新计算。 5、找第三者证明曾问债务人主张过权利;诉讼时效从主张权利之臼起重新计算。 6、保留证据。如请求清偿债务时出行的车票、住宿发票、信函、电报等,证明一直在主张权利。 7、每次清欠,尽量要求债务人支付路费。支付的路费从欠款中扣除,这样也可使债权人的诉讼时效得到延长。 8、提起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原诉讼时效中断。 9、让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人对债权表示承认、请求延期履行、提供担保、支付利息等都被视为同意履行义务。要求债务人立字据、签订清偿债务的协议或制备忘录。债务人不愿立字据的,可邀请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或有关单位见证,保存债务人同意履行的电话记录、录音磁带、信件、电报和电传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要延长借款的诉讼时效可以通过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与债务人对账并签章确认,起草与债务人清欠会谈纪要等,权利人要注意应当在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
-
如何才能延长借款诉讼时效
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延长诉讼时效: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这样诉讼时效从还款计划的履行期限届满时起再开始计算,就可以延长即将过去的诉讼时效。 2、与债务人对账并签章确认。 3、起草与债务人清欠会谈纪要。这样可以引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4、
2021.02.22 147 -
如何延长借款合同诉讼时效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的延长:延长诉讼时效,要看合同是否属于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中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021.04.29 135 -
如何延长借款合同诉讼时效期
延长借款合同诉讼时效期需要看合同是否属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中的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021.04.29 133
-
如何延长借款诉讼时效,如何延长借款诉讼时效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讼时
2022-08-19 15,340 -
如何延长借款的诉讼时效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与债务人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协议。这样诉讼时效从还款计划的履行期限届满时起再开始计算,就可以延长即将过去的诉讼时效。 2、与债务人对账。既便于诉讼又能延续诉讼时效,诉讼时效
2022-11-03 15,340 -
如何延长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022-08-18 15,340 -
如何才能延长借款的诉讼时效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与债务人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协议。这样诉讼时效从还款计划的履行期限届满时起再开始计算,就可以延长即将过去的诉讼时效。 2、与债务人对账。既便于诉讼又能延续诉讼时效,诉讼时效
2022-06-25 15,340
-
00:56
如何避免借款诉讼时效过期避免借款诉讼时效过期的方法如下: 1、可以充分利用时效中断的法律规定。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债权人向借款人主张还款,或者债务人主动还款的,都可以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作用; 2、每次中断的时间,时效都会重新计算。时效中断是法定时效期间内因故中
771 2022.09.21 -
01:35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规定 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关法律的一般规定。因此,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在这三年期间,如果没有发生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事由,这时候时效经过,权利人就不能够请求
1,877 2022.04.17 -
01:08
借条诉讼有效期多长时间借条在债务人还清全部款项时失效,在此之前,债权人均可以借条为证据到人民法院起诉债务人。但是,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
1,96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