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在医疗纠纷中会带来什么影响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患者尸体无疑是重要的证据。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发生后,作出尸检的决定却是艰难而又痛苦的事情。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到痛下决心同意尸检时,其实是否要尸检还是需要慎重考虑,认真思量。尸检实际上是双刃剑,对患者而言,可能有利,可能不利。如一患者因肝胆结石手术,最后在手术台上大出血而死亡。家属要求赔偿,医院答应按照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赔偿,条件是尽快处理尸体。等尸体火化了,医院翻脸不认账,因为家属把关键的证据给毁了。这是不做尸检的坏处。但有时未必全是好处。如一青霉素过敏患者,入院做疝气手术,手术后第二天突然死亡。死亡前使用头孢类抗菌素,该药物说明书明确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家属认为是药物过敏休克死亡,医院要求尸检,家属很痛快就同意了。但尸检结果却让家属意外:患者死于肺动脉栓塞。尸检结果出来后,原本态度友善的医院强硬起来,患者死亡与用药无关,纯属医疗意外。类似案件,家属不同意尸检,鉴定时专家认为医院用药存在过失,不排除患者药物过敏死亡的可能,结论是属于医疗事故。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鉴定专家都是医师而非法医,平常面对的都是活人,医疗鉴定对他们而言实际上也是一种诊断,因此,没有尸检结果,鉴定专家未必会觉得对得出鉴定结论有什么障碍。
医疗纠纷立案时应提供的材料: 1.提交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人数提供相应的副本。 2.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 3.原告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死者亲属的,应提交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及继承人基本情况的证明(包括户口簿、当地派出所证明)。 4.证明原、被告间存在医患关系的材料,如门诊、住院病历、医疗费发票等。 5.证明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具体材料。 6.法律规定的其他材料。
-
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纠纷诉讼有什么影响?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制度,如果原告(患者)主张权利,只要证明受害事实的存在和侵害主体即可。 至于医疗机构有无过错,由医疗机构予以证明,如果医疗机构不能依法证明其无过错,即应承担法律责任。
2021.04.06 197 -
-
医疗纠纷诉讼费谁来付?
医疗纠纷诉讼费一般由败方负担,但是胜诉方也可以自愿承担。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根据我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
2020.09.05 123
-
诉讼在医疗纠纷中会带来哪些影响?
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1)医疗纠纷的专门化和日常化的特点,使得法院实际上难于承受来自众多的医疗纠纷带来的压力,由此不可避免会带来诉讼的拖延和高成本。 (2)诉讼中角色不同引发的激烈对抗使得双方互不信
2022-11-02 15,340 -
怎么在诉讼中举证医疗纠纷
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患者一方应当首先证明其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关系并发生医疗损害。交费单、挂号单等诊疗凭证及病历、出院证明等证据可以用于证明医疗关系存在。患者一方提供不出上述证据,但有其他证据
2022-03-26 15,340 -
医疗纠纷诉讼费谁来付
医疗纠纷诉讼费一般由败方负担,但是胜诉方也可以自愿承担。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根据我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诉讼费用由败诉
2022-11-15 15,340 -
医疗纠纷诉讼案件的诉讼时效在什么情况下会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有三种情况: (1)权力人的请求,在医疗事故中,也就是患方要求医院赔偿,口头或是书面请求都是可以的,为了更好的保护权力,最好是有书面的文件。 (2)义务人同意履行,医院如果同意赔偿,那么
2022-11-02 15,340
-
01:19
医疗纠纷诉讼中应该怎么举证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患者和医疗机构都需要举证,但两者的证明责任不同。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医疗纠纷诉讼的举证规则主要包括下面两点: 第一,作为原告的患者,应当承担初步举证责任。首先,患者应当证明自己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可以提
1,169 2022.04.17 -
01:07
医疗纠纷诉讼中要如何举证医疗纠纷诉讼中,原告以及被告都应当举证。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可以知道,医疗纠纷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包括下面两点: 第一,患者作为原告,应当承担初步的举证责任,证明自己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合同关系,同时接受了医
1,550 2022.04.17 -
01:14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因此,在法律没有其他规定的情况下,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具体来说,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应从权利人知道或者
1,09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