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为亲友谋取的利益的行为是非法牟利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给亲友经营,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购买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或者向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购买不合格商品,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有下列情形之一,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的; (二)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 (三)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依据刑法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有下列情形之一,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的; (二)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 (三)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
为亲友非法牟利有哪些行为?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四要件包括:犯罪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主观上为故意,并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犯罪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致使国家利益遭
2020.12.16 113 -
为亲友非法牟利行为怎么量刑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或者向自
2020.12.14 76 -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客观行为表现
1、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 2、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 3、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 4、为自己的亲友进和行经
2020.01.19 118
-
怎样处罚为亲友非法牟利行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六条【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有下列情形之一,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
2022-05-15 15,340 -
什么是为他人亲友非法牟利行为?
对亲友非法牟利罪的处罚: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国家利益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1-11-13 15,340 -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贪污的行为是哪些?
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了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才能构成本罪,行为人虽然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了为自己的亲友经营非法提供便利的行为,但如果没有给国家利益造成实际损失或者虽有实际损失但不属于重大损失,则都不能以本罪论
2022-08-05 15,340 -
什么是为亲友非法牟利
本罪侵犯的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国有公司、企业以获取财产上的最大利益为其目标,以国家授与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从事民事活动,向投资者(即国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事业单位虽不以营利为
2022-08-21 15,340
-
01:56
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主要有: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而言,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更大,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对小一些; 2、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违法行为如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而犯罪行为,由
61,039 2022.09.05 -
01:24
什么是专利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指的是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或假冒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侵权行为有:1、行为人故意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2、行为人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3、行为人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
1,580 2022.04.15 -
00:58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理办法如下: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
1,692 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