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未婚子女居住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居住权不是天然具有的,但是可以通过协议来进行约定,未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具有的是抚养义务和抚养关系,不必然包括未婚子女的居住权。 《民法典》生效之后,当事人可以根据下列法律条文设立居住权。 第三百六十六条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条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条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第三百六十九条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条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婚子女并不会当然取得房屋居住权,但是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或遗嘱方式取得房屋居住权。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民法典规定未婚子女可以设有居住权。未婚子女可以依照合同约定取得居住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取得居住权、可以依照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居住权、可以因取得时效的经过取得居住权。
-
民法典中的居住权
民法典中的居住权是指: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依此规定,居住权就是指特定的自然人按照合同约定,为了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对他人的住宅享有的占有、使用并排斥他人非法干涉的用益物权。
2021.03.07 1,053 -
民法典中房子的居住权多少年
房子的居住权期限由房屋所有人和居住权人协商确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2022.09.03 113 -
民法典中房子居住权是多少年
房子居住权年限是由房屋所有人和居住权人共同确定的。当事人可以在居住权合同中协商约定居住权的期限,对居住权期限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可以推定为居住权人的终身。
2021.03.05 160
-
民法典未婚子女是否有居住权
居住权不是天然具有的,但是可以通过协议来进行约定,未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具有的是抚养义务和抚养关系,不必然包括未婚子女的居住权。 《民法典》生效之后,当事人可以根据下列法律条文设立居住权。 第三百六十六
2022-10-12 15,340 -
民法典规定未婚子女是否有居住权
只要当事人之间约定设立居住权并且办理了相关的登记手续,未婚子女也享有居住权。 《民法典》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法律并未对享有居住权
2022-06-30 15,340 -
民法典中离婚房子归孩子是否有居住权
民法典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而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夫妻离婚后,协商将房屋赠与子女的,父母对子女房屋享有居住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条【居住权的定义】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
2022-05-27 15,340 -
民法典中房子居住权是多少年
居住权期限根据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的,到居住权人死亡时,居住权消灭。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七条【居住权合同】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
2022-06-11 15,340
-
01:21
民法典居住权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中的居住权是指,当事人对他人住宅享有的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 首先,居住权的设立需要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该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姓名或名称和住所、住宅的具体位置、居住的条件和相关要求、居住权持续的期限以及产生争议时的解决
7,003 2022.05.11 -
01:15
男女未婚同居生子违法吗
男女未婚同居生子不属于违法。非婚生子女享有的权利有以下三点: 1、要求生父母对其抚养教育的权利。如果生父母或其中一方不履行抚养教育义务,未成年的、不能独立生活的非婚生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和教育费的权利; 2、非婚生子女有受生父母保
644 2022.06.15 -
01:38
民法典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归谁
民法典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归谁,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的归属; 2、无法协商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判决抚养权需要综合考量双方的工作和工资收入状况、文化水平、照顾陪伴孩子的时间、判归一方后孩子的生活环
1,1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