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斗殴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打架斗殴是违法的,伤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与人生安全,而正当防卫是指当公民的合法权益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所做出了适当的防卫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造成的对不法分子的损害不负法律责任。正当防卫也不可防卫超过一定的范围,例如已经制服不法分子就不能再进行“防卫”了。互相斗殴和正当防卫的区别就是:互殴是非法的,正当防卫是合法的。《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打架斗殴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第一、二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防卫起因: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2、防卫时间: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3、防卫意图:要具有防卫的意识。 4、防卫对象: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5、防卫限度: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失。
-
打架斗殴和正当防卫的本质区别
互殴不存在正当防卫问题,双方应当按照造成的后果定罪量刑。《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020.01.02 446 -
打架斗殴后果有哪些? 有哪些法律依据
打架会造成伤害,导致违法犯罪,并且承担赔偿责任。打架致人伤害,应当进行法医鉴定,如果构成轻微伤,应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如果构成轻伤以上,涉嫌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应当判处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
2020.05.03 339 -
-
打架斗殴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打架斗殴是违法的,伤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与人生安全,而正当防卫是指当公民的合法权益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所做出了适当的防卫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造成的对不法分子的损害不负法律责任。正当防卫也不可防卫超过一定
2021-05-07 15,340 -
打架斗殴有正当防卫吗?
在一般斗殴事件上,互殴的双方中的一方生命受到侵害时,此方就算是正当防卫。同时正当防卫的条件应该在具有正当动机,进行制止不合法的侵害才算正当防卫。当然所有的侵害行为都不应该超过重大危害的范围。
2021-09-30 15,340 -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2022-05-07 15,340 -
打架斗殴是正当防卫吗
1、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斗殴中可能成立正当防卫的情形: (1)互殴向“不法侵害”行为转化 正当防
2021-01-11 15,340
-
01:01
无过当防卫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无过当防卫和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 1、无过当防卫属于正当防卫,两者其实属于同一范畴。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无过当防卫,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的。判定无过当防卫时,也应当遵循防卫中当事人关于防卫目的、方式方法、起因、时间、限度
2,883 2022.04.17 -
01:30
正当防卫标准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是为了让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别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2、必须是发生了不法侵害行为。这里的“不法侵害”,是对某种权利或利益的侵害为我国法律所明确禁止; 3、必须是正在发
9,030 2022.04.15 -
01:18
打架斗殴罪判多久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并不存在打架斗殴罪,只有聚众斗殴罪。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纠集众人结伙殴斗的行为。聚众斗殴主要是指出于私仇、争霸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而成伙结帮地殴斗。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
1,37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