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枉法追诉案怎么确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我国刑事法律法规,起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行为处于连续或者继续的状态,则从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徇私枉法罪的起诉时效是分情况的。在起诉时效内,如果犯新罪,旧罪的起诉时效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刑法规定,犯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第三百九十九条 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徇私枉法罪追诉时效起算
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徇私枉法罪追诉时效是十五年,其起算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一般情况下,徇私枉法罪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开始计算;但在追诉时效内,犯罪分子犯有新罪的,则旧罪的追诉时效需要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处于连续或者继
2020.07.11 497 -
徇私枉法罪怎么认定
徇私枉法罪的认定: 1、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2、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所谓徇私、徇情枉法,是指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私利私情而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
2020.04.27 151 -
徇私枉法罪怎么认定?
徇私枉法罪应通过以下要件认定: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020.09.17 95
-
徇私枉法罪立案追诉时效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1-10-14 15,340 -
怎样认定徇私枉法追诉期
看具体情况来进行判定: 一、犯徇私枉法罪,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最高为五年; 二、犯徇私枉法罪,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最高为十年。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
2021-09-28 15,340 -
如何认定徇私枉法追诉期?
1、犯徇私枉法罪,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最高为五年; 2、犯徇私枉法罪,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最高为十年。 3、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
2022-06-12 15,340 -
如何认定徇私枉法追诉期
1、犯徇私枉法罪,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最高为五年; 2、犯徇私枉法罪,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最高为十年。 3、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
2022-06-03 15,340
-
00:58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一般有以下的三个区别,具体如下: 1、主体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 2、客体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的直接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
3,550 2022.04.17 -
01:08
徇私枉法罪有哪些客观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第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到追诉。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徇情,仍然对其进行立案侦查、起诉或审判的,就属
1,781 2022.04.15 -
01:28
怎么确定涉外诉讼管辖
涉外诉讼的管辖可以通过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进行确定。 一、基本原则: 1、诉讼与法院所在地实际联系的原则。凡是诉讼与我国法院所在地存在一定实际联系的,我国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2、尊重当事人的原则。无论当事人一方是否为中国公民、法人和
1,80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