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的行为构成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行为人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开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则构成共犯中的主犯;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发挥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构成共犯中的从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共谋行为是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的。事前共谋行为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共同商量实施某种犯罪,这种叫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另一种是共谋行为不是在事前达成的,而是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达成的,这种叫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这种也是属于共同犯罪的。
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因为新的犯罪情境的出现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具体确定行为人的刑责时应当看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超出行为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如果各共同犯罪行为人对新的犯罪行为存在明显的意思联络,则不属于实行过限行为,行为人应当对新的犯罪行为承担刑罚责任,反之,同案人的行为超出犯罪的共同故意,则属于实行过限行为,那么行为人就不应当对新的犯罪行为承担法律后果。
-
共犯的共犯是否构成犯罪
在犯罪分子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共犯的共犯只与共犯在共同故意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是主犯的,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0.04.18 207 -
为预备犯提供工具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吗
为预备犯提供工具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共同犯罪: 一、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二、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三、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四、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2020.05.25 146 -
未成年为主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吗
未成年为主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为共同犯罪的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为从犯。
2020.07.07 163
-
过限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因为新的犯罪情境的出现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具体确定行为人的刑责时应当看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超出行为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如果各共同犯罪行为人对新的犯罪行为存在明显的意思联络,则不属
2021-12-15 15,340 -
侵犯未成年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已经构成强奸未成年少女,不论是否自愿。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
2022-03-27 15,340 -
犯罪行为同时犯为什么共犯不成立共同犯罪犯
共同的犯罪行为主要是指各行为人在犯意联络的基础上共同实施相应的犯罪行为。如果欠缺上述两个必要条件,则不成立共同犯罪。(1)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即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属于共犯,只需根据个人的过失犯罪情
2021-12-22 15,340 -
不作为 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2022-07-25 15,340
-
01:17
婚内强奸行为构成犯罪吗婚内强奸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 婚内强奸,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亦有特指在婚姻状况处于非正常的情况下,如分居、提起离婚诉讼等期间,丈夫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违背妻子意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婚内强奸”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即性暴
802 2022.04.25 -
00:59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应当在整改后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或者机构报告,经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
6,408 2022.06.22 -
01:13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什么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 1、主体要件,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3、客体要件,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要件,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
2,454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