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金会退吗要交多少钱,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相关规定,例如传讯时及时到案、不干扰证人作证等,就会退。交多少保证金是由决定机关综合考虑犯罪情况和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来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 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复婚不需要交钱。办理复婚手续跟办理结婚的手续一致,我国已经取消了办理结婚登记的工本费,所以复婚是不需要交钱的。复婚的流程: 1.复婚的男女双方持相关证件共同前往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复婚登记。 2.双方当事人各填写一份申请复婚登记声明书,并在申请复婚登记声明书上签名或按指印。 3.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复婚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 4.办理复婚登记手续后,要将原离婚证、判决书或调解书撤销,发给结婚。
-
保释金的相关规定
保释金的相关规定: 1、决定没收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没收保证金决定书》。决定没收保证金数额的审批权限,与决定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数额的审批权限相同。 2、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七日以
2020.05.18 281 -
刑事保释相关法律规定
保释其实就是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保释期就是取保候审的期限,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都有权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
2020.10.05 180 -
假释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
2020.02.08 258
-
保释金会退吗,要交多少钱,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相关规定,例如传讯时及时到案、不干扰证人作证等,就会退。交多少保证金是由决定机关综合考虑犯罪情况和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来确定。
2023-02-01 15,340 -
拘留10天保释要多少钱,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拘留10天保释至少需要一千元。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2023-09-07 15,340 -
保释金交了还能不能退,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犯罪嫌疑人在提交保释金,进行取保候审之后,若在取保候审结束之前没有违法行为的,则可以领取退还的保证金。《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
2023-08-31 15,340 -
社会保险每月交多少钱,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社会保险每月缴纳的费用数额根据当事人的收入确定;以个人名义参保的,按照当事人所选择的社保档位进行确定。《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
2023-06-16 15,340
-
01:22
丧假法律规定有多少天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公司员工的直系亲属,直系亲属一般包含父母、配偶和子女发生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经员工所在公司的行政领导批准之后,酌情给予一到三天的丧假。如果员工的直系亲属在外地发生死亡时,且需要员工本人去外地亲自料理丧事的,所在
7,335 2022.04.15 -
00:51
拘留保释金会退还吗拘留保释金会退还。具体情况如下: 1、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规定,或者具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那么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公安机关要把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 2、决定退还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2,039 2022.04.17 -
00:47
定金多少受法律保护定金未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的,应当受法律的保护。法律明确规定,定金的数额应当双方当事人达成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具体情况约定定金的数额,并且约定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
1,27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