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对抗第三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2006年12月,李某在石某处赊账购买化肥。后李某偿还了部分欠款,但仍有5781元未付。该款石某催要,李某于2007年9月6日给石某出具借据一张,内容为:今借到石某现金5781元,借款时间四个月。约定的还款期限到后,李某未还款。经过催要,仍未还,于是于2008年11月20日,石某将李某及“女方”告到库尔勒垦区法院,要求两人归还5781元欠款。法庭上,李某拿出了2008年5月14日李某夫妻经库尔勒垦区法院调解的离婚协议,双方当时约定,债务8000元(其中含欠石某的5781元)由妻子刘某负担。法院审理认为,李某拖欠石某化肥款5781元,有其出具的借据证实。该款系李某在婚姻存续期间所欠,依法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由两人共同偿还。两人在法院离婚时,虽然对家庭债务的承担问题达成了协议,并明确约定由女方承担偿还责任,但根据法律规定,该约定仅能约束协议双方,不能对抗协议以外的第三人。石某作为债权人有权向两人主张权利。李某归还后,有权根据协议向原妻追偿。因此,李某的抗辩理由不成立,法院不予采纳。石某的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予以支持。12月17日,法院作出判决:李某、刘某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偿还石某的化肥款5781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协议不能对抗第三方债权人。双方未能就夫妻共同债务达成协议,无法证明债务属于共同债务,第三方债权人可通过法律渠道起诉夫妻,将界定双方责任。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财产归各自所有,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
借名买房不能对抗第三人,因为合同具有相对性,是不能对抗第三人的,只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作用。借名买房的变通方式实际上存在很大风险。房地产作为不动产,以物权登记为准。
-
对抗第三人为何规定第三人的债权不能转让?
约定债权不能转让能否对抗第三人的认定规则是:在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情形下,不得对抗抗善意第三人,善意即指不知情。在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情况下,不得对抗第三人,无论该第三人是否是善意。
2021.01.02 188 -
夫妻协议能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夫妻协议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是指未直接参与双方合同法律关系,对双方的合同关系不知情的合同第三方。对于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擅自出卖,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已交付或者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另一方不得主张追回财产,但是在离婚时可以请
2021.03.30 146
-
船舶登记不合格能不能对抗第三人?
取得、转让和消灭船舶所有权,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船舶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个人共有的,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2021-10-29 15,340 -
婚内协议能不能对抗第三方
如您们双方签订相关协议,其约定是有效的,但属内部约定,不能对抗第三方。第三方如起诉,是需要承担的。您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起诉离婚,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婚后所得一般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一方存在过错,如出轨
2022-01-23 15,340 -
夫妻财产协议是不是不能对抗第三人
1、夫妻财产协议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2、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
2022-10-12 15,340 -
财产约定能否对抗第三人
夫妻财产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是指未直接参与双方合同法律关系,对双方的合同关系不知情的合同第三方。根据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
2022-05-23 15,340
-
01:11
第三人能否确认合同无效
如果该合同的内容侵犯到第三人利益的,第三人有权利向法院请求确认该合同是无效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该合同没有法律效力:一方故意以提供虚假的资料等,使人发生错误的认识为目的的行为、采用不正当手段订立合同,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以损害他人利益为
2,242 2022.05.11 -
00:50
赃款流向第三人的能否追缴
赃款流向第三人的能否追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第三人知道获得的财产是赃款,是可以向第三人追缴的;如果第三人不知道是赃款的,就无法向第三人进行追缴。这是因为第三人可以通过善意取得制度获得赃款的所有权,司法机关是无法进行追缴的,同时第三人
17,530 2022.05.11 -
01:06
第三次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怎么办
需要注意,就算是第三次起诉离婚,法院也不一定会判决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而且,如果在第三次离婚的过程中,对方仍然不同意解除婚姻关系的话,这时候就很难去获得法院的支持。因为法院在判决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如果法院认定夫妻双方感
2,04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