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债务分割一方不认帐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由以个人名义举债的配偶一方负责举证证明所借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证据不足,则其配偶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因此,要有证据证明是共同债务。1、《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2、《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夫妻一方不承认债务为共同债务的,另一方可以举证证明债务是为家庭生活所欠的,从而推翻对方的主张。一般来说,如果是为家庭生活所欠的债务,都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不承认共同债务的,另一方可以举证证明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形有: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的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债务。
-
夫妻一方不承认共同债务怎么办
夫妻一方不承认债务为共同债务的,另一方可以举证证明债务是为家庭生活所欠的,如找证人证明、债务用于子女教育支出、从事共同生产、经营活动支出等。
2021.03.30 162 -
夫妻共同债务一方不承认怎么办
夫妻共同债务如果一方不承认的,主张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一方,应当积极收集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 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相关证据,并据此请求确认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只要有证据能够证明,即使对方不承认也不影响共
2021.03.19 152 -
夫妻一方不承认双方共同债务怎么办
如果夫妻一方不承认债务为共同债务的处理办法:另一方若同意的,可按照个人债务处理,若不同意的,另一方可以举证证明债务是为家庭生活所欠的,从而推翻对方的主张。一般来说,如果是为家庭生活所欠的债务,都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021.02.08 190
-
分割共同债务一方不认帐怎么办
由以个人名义举债的配偶一方负责举证证明所借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证据不足,则其配偶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因此,要有证据证明是共同债务。1、《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
2022-10-16 15,340 -
夫妻一方不承认共同债务怎么办?
夫妻一方不承认债务为共同债务的,另一方可以举证证明债务是为家庭生活所欠的,如找证人证明、债务用于子女教育支出、从事共同生产、经营活动支出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
2022-06-02 15,340 -
夫妻一方不承认共同债务怎么办?
夫妻一方不承认债务为共同债务的,另一方可以举证证明债务是为家庭生活所欠的,如找证人证明、债务用于子女教育支出、从事共同生产、经营活动支出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
2022-06-01 15,340 -
夫妻共同债务一方不认可怎么办
(一)一方借债的举证责任:对于夫妻单方举债的,原则上由举债方举证。即举债者认为属于共同债务,而另一方认为属于举债者个人债务,应当由举债者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举债者不能证明属于共同债务,则应当认定为举债者
2022-08-24 15,340
-
00:48
共同债务一方不接受怎么办
共同债务有一方不接受,也不影响承担清偿的责任。一般认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债务是共同的债务。对于共同的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当然如果双方能够协商一致,那么可以按照双方协商的意见处理。无法协商一致的,由法院判决。只要认定为共同债务
1,347 2022.04.17 -
01:10
离婚共同债务一方不还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不按约定或者判决履行还款义务的情况下,另一方主要有以下两种解决办法: 一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方式适用于男女双方当初是协议离婚的情形。若一方在离婚后,不履行或不正当履行离婚协议中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以
2,928 2022.04.15 -
00:46
离婚共同债务不承认怎么办
在离婚的时候,需要对债务问题进行处理。夫妻之间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权利,对共同债务也有不分份额的平等清偿的义务。对于夫妻的共同债务原则上双方应当共同偿还。如果一方不承认的,那么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债务
1,10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