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死亡,但取得受害方谅解能否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涉嫌交通肇事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取得受害方谅解书可以从轻处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最多判七年,如果取得谅解书,情节又不是很严重,可能判处缓刑。 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
因逃逸至人死亡的一般不能适用缓刑,因为缓刑的适用条件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犯罪分子。 取得谅解书的,如果最终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有符合其他缓刑适用条件的,则可以适用缓刑。
-
过失致人死亡取得谅解一般会判多久
过失致人死亡取得谅解一般判处缓刑。 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内容为行为人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 主观责任形式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人的死亡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过失致人死亡罪
2022.06.15 563 -
因逃逸致人死亡得到死者谅解书能不能判缓刑
因逃逸至人死亡的一般不能适用缓刑,因为缓刑的适用条件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犯罪分子。取得谅解书的,如果最终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有符合其他缓刑适用条件的,则可以适用缓刑。
2020.01.24 227 -
取得受害人谅解可以从轻处罚吗
取得受害人谅解可以从轻处罚。交通事故造成的重伤构成犯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家属要积极赔偿,得到受害人家属的理解,取得受害人谅解书的,可以从轻处罚,判缓刑的可能性很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
2022.04.15 1,392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能取得被害人谅解
1、协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赔偿数额,达成调解协议 2、在交警部门的主持下在调解协议里要求对方在收到赔偿款项后出具谅解书 3,同时出具一份谅解书。
2022-08-13 15,340 -
故意伤害致死能否得到对方谅解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被害人理解的,
2021-11-30 15,340 -
受害人轻判能不能取得谅解
构成犯罪,因为受害人谅解的,一般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根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13条的规定,对于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以及被害方的接受程
2022-06-05 15,340 -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受害者已谅解能取保候审吗
可以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判处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以取保候审。而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肇事者有悔过情节,取得受害者一方谅解,所以取保候审的机会很
2022-02-28 15,340
-
01:10
过失致人死亡罪能取保吗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若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了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对其暂时解除羁押的一种强制措
1,254 2022.04.15 -
01:34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判几年
故意伤害他人以致他人死亡的,按照情节的轻重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可以判处死刑。故意伤害罪是很常见的侵犯公民人身权益的犯罪,指的是行为人实施伤害他人的行为,导致他人受到伤害达到了轻伤以及轻伤以上的严重程度。故意伤害若导致被害
4,883 2022.04.15 -
00:49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量刑
故意伤害的刑事案件,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应对犯罪分子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犯罪分子在故意伤害他人的过程中,导致被害人死亡;或者在故意伤害他
1,7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