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横穿马路的机动车相撞事故责任怎么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赔偿基于三方面,一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比例;二是受害者伤残等级;三是受害者户籍。而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均以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事故责任认定书是以交警部门对事故现场的勘察取证为基础,作出的综合性鉴定文书(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此类认定书不具有行政可诉性,只得接到事故责任认定书三日内申请复核,或在赔偿诉讼中对此认定书提出质证。具体到伤残赔偿数额涉及到伤残鉴定等级以及伤者身份(非农或农村户口),有无被抚养人以及被赡养人等诸多其他问题,且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相当复杂多以肢体物理功能区分,仅仅依靠律师分析是不可以此为据的,只有起诉后向法院申请鉴定才能够作为有效法律赔偿依据。整个赔偿程序较为繁琐因此建议委托律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电动车横穿马路与机动车相撞责任划分:根据双方当事人驾驶车辆时是否存在过错行为来划分。事故责任要由交通警察到现场进行勘查,再予以划分。例如机动车司机无超速,无违章,电动车违章横穿或者闯红灯,一般情况下,主要责任应由电动车承担,司机无过错负次要责任。
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小于等于20KM的属于非机动车,超过标准的出现交通事故需要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可以认定是机动车。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
电动车横穿马路与机动车相撞责任怎么划分
电动车横穿马路与机动车相撞,责任可由交警部门做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进行认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横穿马路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2020.04.02 320 -
-
在横穿马路相撞的责任怎么认定
需要经交警认定才知道。一般分为:机动车全责,行人无责:事故位置在人行横道线上,且没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行人没有责任,机动车负全责。机动车主责,行人次责:行人偏离人行横道线,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主责,行人次责。因两方或者两方以
2020.07.02 104
-
电动车横穿马路与横穿路面相撞算谁的责任
具体由交警部门认定,建议立即报警解决。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一节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第四十五条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应当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责任划分公正。 第四十六
2022-05-01 15,340 -
电动车横穿马路与机动车相撞责任怎么划分
电动车横穿马路撞上机动车可以由交警部门进行责任划分,具体要由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进行认定来进行定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撞后交通责任划分,如果是非机动车横穿马路与机动车相撞,那可能全责在非
2022-06-09 15,340 -
电动车横穿马路时与机动车相撞责任怎么划分
电动车横穿马路撞上机动车可以由交警部门进行责任划分,具体要由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进行认定来进行定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撞后交通责任划分,如果是非机动车横穿马路与机动车相撞,那可能全责在非
2022-06-09 15,340 -
电动车与横穿马路的车相撞谁的责任
具体由交警部门认定,建议立即报警解决。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一节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第四十五条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应当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责任划分公正。 第四十六
2022-05-08 15,340
-
01:16
行人横穿马路被撞责任怎么认定行人横穿马路被撞的责任要看具体情况而定,需要经交警认定才知道。一般分为: 1、机动车全责,行人无责:事故位置在人行横道线上,且没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行人没有责任,机动车负全责; 2、机动车主责,行人次责:行人偏离人行横道线,但是没有证据证
2,184 2022.05.21 -
01:18
行人横穿马路被撞责任怎么划分行人横穿马路被机动车撞伤的,需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仔细勘验、检查、调查,并且依据上述证据制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机动车司机和行人具体的责任划分,由交通事故认定书做出认定。一般来说,交通事故责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4,552 2022.04.15 -
01:09
超速撞死横穿马路的人责任怎么划分超速撞死横穿马路的人责任的划分如下: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3、各方均
7,82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