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向员工提供社保服务是否违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若雇主没有为其雇员购买法定社会保险,这将被视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雇员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来妥善处理:首先,雇员可以与雇主进行积极的协商,达成共识后,由用人单位补缴法定的社会保险费用;若经过双方深入协商仍然无法达成一致,员工还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旨在为丧失劳动能力者、短期内无法继续工作的员工或因健康问题而遭受损失的人群提供收入来源或经济补偿的社会和经济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该制度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并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服务。此外,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根据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除按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采购信息外,采购人还应当就确定采购需求在指定媒体上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并将验收结果于验收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告。
-
公司要求员工提供发票报销工资是否违法
违法了,可以拒签合同,可以到劳动局投诉个人缴存比例不得低于职工工资的10%,但不高于15%。缴纳住房公积金:公积金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工资的5%,初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县(市)可适当低于此比例。单位缴存比例最高可以提高到职工工资的15%
2024.06.14 50 -
公司未给员工买社保未签劳动合同,是否违法劳动法
08年以后公司没与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自进入单位第二个月起要求双倍工资。同时要求经济补偿。可以在律师的指导下固定单位存在过错的证据,员工在这种情况下都可以随时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要求经济补偿等。
2024.06.28 22 -
劳动法是否规定公司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劳保用品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劳动所必须的工具或保护用品,则必须,否则不必。例如,电焊工,必须提供手套、护目镜等;但如果是行政等,则不必。
2024.05.22 54
-
雇主未向员工提供社保福利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如果逾期不改正,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对其处以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并对该用人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2024-12-06 15,340 -
企业是否仅在政府规定下由公司为员工提供社保服务?
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这意味着公司必须为员工缴纳这些保险。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分为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两部分。具体来说,养老保险的
2024-12-01 15,340 -
企业未为员工提供保险服务
1、用人单位有责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员工无需关心或担忧。一旦用工,用人单位就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义务。 2、社会保险是法律规定必须的,从员工入职时起就必须建立。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时办理相关手续
2024-12-02 15,340 -
在公司培训期间,如未提供社保服务,员工可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保险。因此,购买社保是必须的,属于强制保险。您可以与用工单位协商解决问题,如果无法协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反映并投诉。您可以
2024-11-16 15,340
-
01:04
新公司给员工交社保流程新公司给员工交社保流程如下: 1、缴费企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3、经核定后,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保险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
8,944 2022.05.11 -
00:56
公务员社保怎么查公务员社保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询:1、电话查询:拨打社保局服务电话12333查询;2、社保中心查询:可以咨询当地的医保部门或单位社保办理人员;3、网上查询:首先打开自己所在城市办理的医保卡官网网站,找到以后直接进入,然后找到【信息查询】模块点
13,294 2022.04.17 -
01:13
家里人触犯刑法,律师提供哪些服务家里人触犯刑法,律师提供如下服务: 1、当事人被刑事拘留后,接受委托的律师可以马上提供会见服务,通过会见,向当事人了解涉案基本情况,同时给被拘押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 2、给嫌疑人家属提供咨询服务,根据会见了解的情况和国家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706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