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合同撤销权时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一般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2.因重大误解而行使撤销权的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 3.如果当事人受胁迫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4.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5.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按照民法典规定质权合同撤销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请求人民法院或是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可以撤销的情况包括该质权合同的订立是一方以胁迫欺骗的手段签订的,该合同是因重大误解签订的等。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的时效规定是: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法定其他情形等。
-
民法典规定合同撤销时效如何界定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灭失。
2021.01.05 270 -
民法典规定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撤销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
2021.01.30 344 -
民法典规定合同撤销权的期限多长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
2021.02.07 218
-
民法典合同撤销权时限
1.一般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2.因重大误解而行使撤销权的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 3.如果当事人受胁迫的,应当自胁迫行为
2022-10-16 15,340 -
民法典规定质权合同如何撤销
质权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2022-10-13 15,340 -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的时效如何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合同撤销的时效具体为: (一)一般情况下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
2022-07-19 15,340 -
民法典规定合同撤销时效如何界定
合同撤销时效问题根据不同情形有不同的规定,但一般是一年。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
2023-05-11 15,340
-
01:03
民法典关于合同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合同的规定,具体如下: 1、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的法律规定; 2、依法成立的
8,469 2022.04.17 -
00:59
民法典赡养父母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也明确的规定了成年子女对于父母的赡养义务。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父母之间离婚而消除。当父母年迈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生活困难的时候,子女对父母有法定的赡养义务。如果子女对
3,847 2022.04.17 -
01:31
撤销合同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撤销合同的法定条件如下: 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可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不能按时履行; 2、预期违约。履行期尚未届满,债务人明示或默示毁约,这种行为被称为
1,626 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