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能成为拒绝监护的理由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是不能成为当事人拒绝履行监护义务的理由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只是不利于继续监护未成年人的一个因素,但不是解除监护关系的必然条件,不履行监护职责只能是因为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等法定情形出现的时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不能成为当事人拒绝履行监护义务的理由。 离婚只是不利于继续监护未成年人的一个因素,但不是解除监护关系的必然条件,离婚当事人不可以离婚为由对被监护人进行推诿或遗弃,受托人应对监护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分工,直到委托监护关系解除为止。
离婚不能成为当事人拒绝履行监护义务的理由。离婚只是不利于继续监护未成年人的一个因素,但不是解除监护关系的必然条件,离婚当事人不可以离婚为由对被监护人进行推诿或遗弃,受托人应对监护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分工,直到委托监护关系解除为止。
-
能否成为离婚的拒绝监护的理由?
离婚不能成为当事人拒绝履行监护义务的理由。离婚只是不利于继续监护未成年人的一个因素,但不是解除监护关系的必然条件,离婚当事人不可以离婚为由对被监护人进行推诿或遗弃,受托人应对监护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分工,直到委托监护关系解除为止。
2021.04.28 131 -
未办收养登记能否成为拒绝监护的理由?
未办收养登记一般不成为拒绝监护的理由。因为监护关系并不以收养登记为成立条件,且不仅仅是监护关系才有监护责任,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受托人基于委托,也具有相应的监护职责。
2021.03.08 117 -
离婚可以拒绝监护吗?
离婚不能成为当事人拒绝履行监护义务的理由。离婚只是不利于继续监护未成年人的一个因素,但不是解除监护关系的必然条件,离婚当事人不可以离婚为由对被监护人进行推诿或遗弃,受托人应对监护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分工,直到委托监护关系解除为止。
2021.02.21 126
-
离婚能否成为拒绝监护的理由,有哪些规定
离婚是不能成为当事人拒绝履行监护义务的理由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只是不利于继续监护未成年人的一个因素,但不是解除监护关系的必然条件,不履行监护职责只能是因为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等法定情形出现的
2023-09-18 15,340 -
未办理收养登记,能否成为拒绝监护的理由
不能成为拒绝监护的理由,在办理收养登记之前,送养人将小立交给拟收养人,实际是将自己对小立的监护权全部委托给了拟收养人,二者形成了委托监护关系。收养人与未成年人监护人之间是委托监护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在
2021-09-04 15,340 -
拒绝监护人能作为监护人吗
答案是可以的。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
2022-11-14 15,340 -
能拒绝当监护人吗
答案是可以的。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
2022-10-13 15,340
-
00:59
子女能否以放弃继承权为由拒绝赡养父母子女不能以放弃继承权为理由,拒绝赡养父母。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子女对父母具有赡养和扶助的义务。这是一种法定的义务,不能因为子女要放弃继承遗产的权利而消灭。同时,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9条也规定了,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
900 2022.04.17 -
00:57
拒绝离婚怎么解决夫妻一方想要离婚,但是对方不同意的,可以起诉离婚。离婚分为起诉离婚和协议离婚两种,起诉离婚用于对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夫妻双方对于共同财产和抚养权归属等问题有争议的情况。起诉离婚的,起诉方应当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开头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姓名、出生年月
1,514 2022.05.11 -
00:59
人道主义赔偿能拒绝吗人道主义赔偿不能拒绝。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仁;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
14,5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