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终止讨要工资时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劳动仲裁法,劳动报酬争议时效:劳动关系终止的为一年;劳动关系存续期,没有时效期间限制。根据《劳动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 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 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关系自然届满终止的无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提出解除的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劳动者处于试用期间的,终止、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三日通知。
工资停发不算劳动关系终止,劳动关系终止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消灭,它是劳动关系运行的终结。实践中,劳动关系终止主要有以下情形: (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劳动关系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2)劳动关系主体消灭或丧失一定的资格3)劳动合同依法或协商解除4)行政决定、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 应当指出的是,劳动关系的终止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全部消灭,某些特定的内容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仍然要存续一定时间。
-
劳动关系从何时建立劳动关系何时终止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劳动关系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二、劳动关系主体消灭或丧失一定的资格; 三、劳动合同依法或协商解除。
2020.05.22 226 -
工资停发多久算劳动关系终止
停发工资不能算作终止劳动关系,以下情形才算: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其他。
2020.04.21 123 -
劳动关系终止和劳动合同关系终止分别是什么
劳动关系终止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消灭;而劳动合同关系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关系因为各种原因,终止合同效力,双方不再履行,有劳动合同的存在。
2020.05.27 292
-
终止劳动关系双倍工资时效是怎样的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
2022-07-09 15,340 -
劳动关系终止是否影响劳动关系终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与《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同时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
2022-03-13 15,340 -
劳动关系终止请问仲裁时效要多久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定金规定的仲裁时效,由于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索要权利救助,或者对方当事
2021-10-23 15,340 -
劳动关系从何时建立劳动关系何时终止
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是用工之日。劳动关系终止有以下情形: 1、劳动合同期满; 2、劳动关系主体消灭或丧失一定的资格; 3、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4、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
2022-11-04 15,340
-
01:08
劳动合同可以随时终止吗劳动合同一般不能随时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劳动者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需要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一般不能随时解除。如果存在下列情形
1,783 2022.04.15 -
01:33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有以下五种: 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 2、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劳务关系两个主体之间只存在
669 2023.07.10 -
01:07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有什么区别我国劳动法并没有严格规定,劳动关系以及劳务关系的性质。但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存在较大区别。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劳动关系受到劳动法律制度的周全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劳务关系就要受到一般民事合同法
6,29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