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罪豁免条款的前提条件是哪些如何理解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偷税罪豁免条款的前提条件如下: 1、纳税人在犯偷税罪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全部税款,并缴纳滞纳金; 2、税务机关已经对其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3、在本次偷税行为以前的五年内没有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等等。 如何理解此条款下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法律界仍未达成普遍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偷税罪豁免条款的前提条件是: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或者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等。
行为人有偷税行为,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的条件包括有:偷税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和制度;客观方面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以及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
偷税追究刑事责任有哪些条件
偷税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如下: 1、逃税罪的客体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
2020.05.05 135 -
偷税罪豁免条件有哪些
法律中没有关于偷税罪的规定,如果的逃税罪,则其豁免条款的前提条件是: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或者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等。
2020.11.30 193 -
偷税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是什么
偷税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包括: 1、偷税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2、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3、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和制度; 4、客观方面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以及不缴
2020.01.31 108
-
偷税罪豁免条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偷税罪豁免条款的前提条件是: 1、纳税人在犯偷税罪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全部税款,并缴纳滞纳金; 2、税务机关已经对其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3、在本次偷税行为以前的五年内没有因
2023-11-03 15,340 -
偷税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有哪些
1、行为人有偷税行为,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的条件包括有:偷税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和制度;客观方面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
2022-11-19 15,340 -
偷税追究刑事责任条件有哪些
行为人有偷税行为,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的条件包括有:偷税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和制度;客观方面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
2022-06-27 15,340 -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这是与《刑法》第13条的规定相呼应的,不认为是犯罪即不构成犯罪,当然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2022-08-21 15,340
-
01:05
挪用公款几万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挪用公款的用途、去向不同,挪用公款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数额要求不同。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
1,448 2022.04.17 -
01:27
缔约过失责任如何追究
对于缔约过失责任如何承担和追究,一般按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的,双方当事人可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1、假借
1,369 2022.04.17 -
01:03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火灾可以分为故意放火造成的火灾,以及过失造成的火灾,所以需要分情况判断。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
3,6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