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破坏生产经营罪立案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一)第34条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 (四)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对于本罪立案标准的 第一种情形,只要行为人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等损失达到五千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就应当立案侦查。 对于本罪立案标准的 第二种情形,只要行为人破坏生产经营的次数达到三次以上,既使数额不满五千元,也可立案侦查。 对于本罪立案标准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破坏选举罪立案规定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手段,妨害选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或者选举结果不真实的,以暴力破坏选举场所或者选举设备,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的等,应当立案追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虚假破产罪立案规定: 1、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承担虚构的债务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4、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破坏电力设备罪立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破坏电力设备罪立案规定:本罪是行为犯,并不以实际上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成立的要件,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破坏电力设备的行为,即构成本罪,应当立案追诉。破坏电力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已经
2020.09.03 14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生产假药罪立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生产假药罪立案的情形有: 1、生产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 2、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的; 3、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的; 4、缺乏所标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5、其
2020.07.05 12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生产假药罪立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生产假药罪立案规定为:合成、精制、提取、储存、加工炮制药品原料的,将假药品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制成成品过程中,进行配料、混合、制剂、储存、包装的,印制假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的,应予立案追诉。
2020.10.10 1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哪些行为?
由于愤怒的报复和其他个人目的,破坏机械设备,损害耕畜,或者用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怀疑以下情况之一的,立案诉讼:(1)公私财产损失5000元以上的;(2)破坏生产经营3次以上的;(3)集中3人以上公然
2021-10-10 15,340 -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处罚
由于愤怒的报复和其他个人目的,破坏机械设备,损害耕畜,或者用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怀疑以下情况之一的,立案诉讼:(1)公私财产损失5000元以上的;(2)破坏生产经营3次以上的;(3)集中3人以上公然
2021-10-10 15,3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破坏军事通信罪立案规定:
根据《刑法》第369条的规定,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应立案。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者实施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本罪,必须立案追究。
2021-10-10 15,3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非法经营烟草罪立案规定?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违反国家烟草专卖管理法律法规,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许可证明
2022-03-17 15,340
-
01:04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1954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定了中国
13,493 2022.04.17 -
00:59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行为构成犯罪的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应当在整改后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或者机构报告,经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
6,380 2022.06.22 -
0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时间为199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该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5,72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