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在残联每个月都有保障吗?残疾人什么时候可以申请低保? ? ?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的,只要达到低保条件都可以的。残疾人在残联每个月也有保障,但语言障碍的没有。可以打残联电话咨询。 持有本省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其户籍所在地市、县、区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城市居民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应当提交下列材料: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申请书和家庭成员收入证明、残疾证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人持相关材料通过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向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无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直接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实际生活水平,通过入户调查、走访、信函索证等方式进行核实后,报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并张榜公布。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首先向相关部门申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在没有工作和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可分户计算直接申请全额低保; 并在全额低保金的基础上再追加20%后发放外,其余残疾人群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时,均和正常人低保额度持平。 另外,残疾人申请办理低保需携带本人低保书面申请材料、家庭所有人口户籍、家庭人口收入证明,以及残疾人证明,到所在社区申请办理即可。
残疾人申请低保的条件是和正常人一样的,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条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可以申请低保,国家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
-
残疾人几级可申请低保
一般是二级以上残疾可以申请低保。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具体询问当地民政部门)。
2020.07.25 1,751 -
三级残疾人可以申请低保吗
是否有三级伤残证明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还需要考虑公民家庭的相关情况,才能判断其是否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公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综合考虑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低于当地标准的,方可考虑低保。户籍、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三
2022.04.16 2,524
-
残疾人低保可以申请吗
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条件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比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但如果家
2021-12-01 15,340 -
残疾人可以申请低保吗
1.低保:满足条件者都可申请低保。 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项条件都满足才能申请低保,例如家庭人
2022-04-12 15,340 -
智障残疾证残疾人能吃低保吗
残疾只是申请低保的条件之一,能否申请低保,看其他条件是否符合。1、城市低保申请条件1、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劳动力,不能决定抚养人和抚养人的居民(村)。2、领取失业金或失业金到期仍无法再就业,家庭人均收入
2021-10-24 15,340 -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个月几号申报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无需每月申报,用人单位已与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签订扣缴税款协议。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2、按上一年度职工人数的1、5%计算应安置就业的残疾人数。排除已安置就业的残疾人数,
2021-10-28 15,340
-
01:30
残疾人怎么申请低保残疾人申请低保的流程如下:首先向相关部门申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在没有工作和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可分户计算直接申请全额低保;并在全额低保金的基础上再追加20%后发放外,其余残疾人群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时,均和正常人低保额度持平。根据相关
3,281 2022.04.17 -
01:00
有残疾证可以申请低保吗有残疾证可以申请低保。符合当地民政办规定的可以办低保。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每个省市的低保标准也有很大差异,享受该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几类: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
6,900 2022.05.11 -
01:09
公司没有残疾人员工也要申报残保金吗公司没有残疾人员工也要申报残保金。保障金是指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
7,79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