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2022-09-11 08:3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重庆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9-11回复

专业分析:

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的2‰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县级XX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消息的内容有: 1、公民享有依法生育的权利,同时应当依法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其生育行为应当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 2、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三孩需要征收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条件是:要求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育子女的情形而强行生育的情形。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律师普法更多>>
  • 在关于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有哪些
    在关于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有哪些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消息的内容有: 1.公民享有依法生育的权利,同时应当依法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其生育行为应当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 2.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

    2020.12.06 170
  • 社会抚养费征收如何进行管理
    社会抚养费征收如何进行管理

    社会抚养费征收进行管理的办法: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并且具体的数额应当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当事人的实际收入以及超生情节予确认。

    2020.07.25 136
  • 三胎不再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胎不再征收社会抚养费

    对于三胎不再征收社会抚养费,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2021.10.11 382
专业问答更多>>
  •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四条违反《条例》规定的生育条件生育以及非婚生育、违法收养子女和不到间隔年限生育的公民,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第五条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按照下列标准或者规定执行:(一)城镇居民违

    2022-01-28 15,340
  •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的

    违反《条例》规定的条件生育以及非婚生育、违法收养子女和不到间隔年限生育的公民,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

    2022-09-11 15,340
  • 关于贵州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三)

    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时限1个工作日许可数量无限制 办理窗口在政务大厅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窗口 办理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08:30-11:30,下午14:30-17:30;法定节假日不对外办理业务。

    2022-08-08 15,340
  • 山东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内容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提高或扩大征收标准和范围,不得坐支、借支、挪用和截留社会抚养费。

    2022-09-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01:17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社会抚养费征收如下: 1、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条件,未取得生育证生育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征收。征收社会抚养费后补办生育证; 2、符合法定结婚条件,未办理结婚证生育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二倍征收; 3、不足法定婚龄生育第一子女的,

    1,708 2022.05.11
  • 停车收费管理办法 01:02
    停车收费管理办法

    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制定的关于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办法,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2015年12月15日《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予以废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统

    2,729 2022.06.22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释义 01:15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释义如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

    25,763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