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累犯怎么判,应该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诈骗罪的累犯,一般从重处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诈骗20万的累犯判刑是:在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基础上,从重处罚。诈骗公私财物20万的,属于诈骗数额巨大的情形,且累犯从重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犯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犯诈骗罪应该如何处罚
犯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1.02.25 307 -
累犯犯罪应该如何处罚
累犯犯罪应当从重处罚。依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2020.11.05 204 -
累犯自首应该如何处理
我们都知道自首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判罚。那么累犯自首会怎么样处理?《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即采取必须从重处罚的原则。确定其刑事责任,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于累犯必须从重处罚。即必须对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
2021.04.04 89
-
诈骗罪累犯应该如何判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认定为后是需要加重处罚的,所以诈骗罪的犯罪分子会在基准刑的基础是加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
2022-09-03 15,340 -
诈骗罪怎么判刑,犯诈骗罪应如何处理
《刑法》对诈骗罪的处罚规定主要有如下规定: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2021-04-21 15,340 -
诈骗罪如何判刑犯诈骗罪应如何处理
《刑法》对诈骗罪的处罚规定主要有如下规定: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2023-05-08 15,340 -
诈骗罪累犯如何判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认定为后是需要加重处罚的,所以诈骗罪的犯罪分子会在基准刑的基础是加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
2022-08-30 15,340
-
01:04
累犯应该怎么处罚
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即采取必须从重处罚的原则。 确定其刑事责任,应注意以下问题: 对于累犯必须从重处罚。即无论成立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都必须对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即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从重处罚,是相对于不
564 2022.04.17 -
01:03
融资诈骗犯罪如何判刑
融资诈骗犯罪的判刑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2,168 2022.04.17 -
00:55
诈骗犯罪怎么判
诈骗罪的量刑,首先看是单位还是个人实施,其次看诈骗的数额,量刑最低三年以下,最高是无期徒刑。如果有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诈骗救灾、抢险、防汛、扶贫、医疗款物等;假冒国家机关或者公益
1,21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