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险纠纷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纠纷可以直接起诉吗,按照法律是不可以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相对于 诉讼程序具有前置性,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如果不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 院将不予受理。 法院主要受理以下劳动争议: (1)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当事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用人单位对“一裁终局”的仲裁裁决经依法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纠纷未提起劳动仲裁,不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劳动争议诉讼有一个前置程序——劳动仲裁。 发生劳动纠纷后,劳动者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首先要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也就是在劳动纠纷发生后的1年内向仲裁机构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对仲裁结果不服时,才能到法院提起诉讼,而不能直接提起诉讼。 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纠纷不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劳动纠纷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
劳动争议纠纷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劳动争议纠纷不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出现劳动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情形处理: 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协商处理,协商一致的,可以签订协议书,按协议书约定履行; 2、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督保障部门投诉,由劳动监督保障
2022.10.21 494 -
劳动合同纠纷起诉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一般说来,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劳动争议要先经过仲裁,之后对仲裁不服才可以起诉。除了有欠条的劳动报酬可直接向法院起诉,其他劳动争议案件是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的。 另外,如果涉及到的是社保问题,这个只能是向检查部门或者社保部门进行投诉
2020.07.31 164 -
劳动纠纷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发生劳动纠纷后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一般说来,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劳动争议要先经过仲裁,之后对仲裁不服才可以起诉。除了有欠条的劳动报酬可直接向法院起诉,其他劳动争议案件是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的。另外,如果涉及到的是社保问题,这
2020.12.21 268
-
劳动纠纷,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劳动争议未提起劳动仲裁的,不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诉讼有一个前置程序——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必须首先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即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
2021-11-09 15,340 -
劳动纠纷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劳动纠纷未提起劳动仲裁,不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劳动争议诉讼有一个前置程序——劳动仲裁。 发生劳动纠纷后,劳动者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首先要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也就是在劳动纠纷发生后的1年
2022-05-22 15,340 -
劳动纠纷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首先要在劳动纠纷发生后的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对仲裁结果不服时,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
2021-12-25 15,340 -
劳动合同劳动纠纷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与单位发生劳动合同纠纷,不能直接去法院起诉,需要先向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申请劳动仲裁,取得仲裁裁决书后,对仲裁裁决不服方可向法院起诉。 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
2022-04-25 15,340
-
01:05
工程欠款纠纷能直接起诉法院吗
工程欠款是由材料费、人工费等多种款项、多个合同构成的。所以,工程欠款纠纷不一定能直接到法院提起诉讼。工程欠款纠纷的解决途径应当按如下步骤来判断: 1、是否为人工费,如果是工人的劳动报酬等人工费支出,依据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应当先提起劳动仲
1,222 2022.04.15 -
01:54
公租房纠纷可以向法院起诉吗
公租房纠纷向法院起诉具体如下: 1、公租房纠纷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公租房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公租房纠纷不管与他人承租权还是与国家认定产生纠纷的都是可以向法
971 2023.01.14 -
01:00
有借条可以直接起诉吗
有借条可以起诉,但是不一定能胜诉。民间借贷纠纷,主张还款的债权人需要提供相关债权凭证,即借条。除此之外,还需要证明出借款项已实际支付给借款方,并提供回单凭证等证明。最好明确知悉借款方身份信息,以便于法院通知被告应诉,也便于后续判决生效后的执
3,75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