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欠款,是否可以让负责人个人偿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通常,法人代表无需为企业的债务负责。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完成出资义务后,公司债务由公司自行承担,股东只需按照自身持有的股份数额向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能需要承担公司的债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法学理论的基本原则,这些债务应当由公司自主承担。如果法人代表兼任股东,且其行为或不当活动损害了债权人权益,或者导致公司财务状况与个人财产之间存在高度混同的现象,债权人有权请求该法人代表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个人独资企业,简称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全部资产为投资人所有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其典型特征是个人出资、个人经营、个人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实体。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必须是中国人,所以外商独资企业不是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是债权人自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最重要的一点,个人独资企业不同于一人有限公司,不是法人。
-
工伤不负责条款是否能让企业免责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的工伤概不负责条款其实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在用工合同中不管当事人是否自愿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都违反宪法和法律,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属无效民事行为,不能获得法院的支持。
2020.08.30 100 -
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法人一般是一个人吗
不一定。 1、企业法人代表和企业负责人不一定是一个人,一般来说企业法人代表一般是董事长,和企业法人不是一个意思,企业负责人一般是指总经理,两者可以是一个人,如果是同一人,写法人代表即可。 2、根据《民法典》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
2024.06.19 23
-
个人独资企业是单位负责人还是企业法人
个人独资企业不是法人。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其企业收益为投资人个人所有,于此同时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当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其所负债务时,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财产清偿。个人独资企业的特征
2023-05-26 15,340 -
个人借款股东是否负责偿还?
股东对于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股东的个人借款不需要偿还。这属于他们的个人债权,不仅股东,公司也没有替其偿还的责任。不过如果法定代表人或者股东的个人借款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了,则公司应当对这部分债务承担偿还责任
2023-07-26 15,340 -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是法人还是负责人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是负责人。个人独资企业只存在投资人,而且营业执照上也只标明投资人姓名但是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可以雇别人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
2024-04-26 15,340 -
企业负责人可以起诉吗?
不可以,因为分公司没有法人主体资格,因此分公司负责人不可以起诉,但是可以作为诉讼参加人旁听参加诉讼。根据《公司法》第14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
2022-11-22 15,340
-
01:36
企业向个人借款合法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因此,企业向个人借款的也属于民间借贷,但是企业是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则不属于民间借贷
2,597 2022.04.17 -
01:15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负什么责任
在民间借贷合同中,担保人一般是指合同的保证人。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保证人的责任根据双方的约定,可以分为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因此,借款人也就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时候,要根据保证责任种类的不同,保证人承担不同的责任。其中,一般保证人可以享
3,432 2022.04.17 -
01:23
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否合法
企业和个人都是属于民事活动中合格的主体,企业与个人间借贷行为一般是合法的,但是要符合以下条件: 1、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2、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不违背公序良俗。 对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应依据以下原则处理: 1、维
9,617 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