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鉴定机构会有机构去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不一定都是医生。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成为专家库候选人: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三)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符合前款 (一)、 (三)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法医可以受聘进入专家库。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成为专家库候选人: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三)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符合前款 (一)、 (三)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法医可以受聘进入专家库。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鉴定机构要这样确定医疗机构的过错:医疗机构若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的情形的,就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第9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2条之规定,当事人申请医疗损害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鉴定人。 当事人就鉴定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人民法院提出确定鉴定人的方法,当事人同意的,按照该方法确定;当事人不同意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鉴定人应当从具备相应鉴定能力、符合鉴定要求的专家中确定。
-
医疗机构的过错
推定医疗机构的过错:在医疗机构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的行为时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2021.02.14 256 -
医疗过错鉴定机构要如何确定
医疗机构若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的情形的,就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2020.05.26 181 -
医疗过错鉴定机构要怎么确定
鉴定机构要这样确定医疗机构的过错:医疗机构若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的情形的,就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2020.04.08 193
-
医疗过错鉴定有哪些机构
是的,一般来讲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人员都是有医生职业资格证的,医疗事故纠纷,如果以侵权为由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是一年,以合同违约(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为由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是两年。最长的诉讼
2022-05-31 15,340 -
医疗过错鉴定机构都是
是的,一般来说,医疗事故鉴定人员具有医生专业资格证书。医疗事故纠纷,以侵权为由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以合同违约(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为由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为两年。最长的诉讼时效为2
2021-12-25 15,340 -
医疗过错鉴定机构怎么鉴定医疗过错报告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对初次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的,往往都在鉴定文书的最后一页,规定当事人可以在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
2022-05-31 15,340 -
医疗过错鉴定机构都是医生吗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不一定都是医生。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成为专家库候选人: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
2022-05-11 15,340
-
01:13
什么属于医疗机构执业责任
以下属于医疗机构执业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赔偿患者或家属经济损失;具体数额的确定,患方可以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确定,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确定。各项赔偿项目确定后一次性支付,赔偿结束后不得再反悔; 2、行政责任:对于医疗机构,
2,035 2022.04.17 -
01:26
法人机构和非法人机构的区别
法人与非法人组织的区别如下: 1、法人以自己的财产为限承担民事责任,非法人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不止以自己的财产为限; 2、法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企业,其职务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由其所代表的法人企业享有或者承担;非法人企业的法律地位是不具
4,666 2022.05.11 -
01:08
申请商标必须通过代理机构吗
商标注册申请通常是民事主体原始取得商标权的第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委托代理机构代为提出商标申请的,需要按照如下步骤判断: 1、申请主体是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的。依据《商标法》相关规定,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应当
2,31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