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抚养费不给怎么起诉,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后,对方不按照离婚协议的约定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协商索要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写好起诉书,以孩子的名义到对方住所地法院起诉,主张对方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在起诉的同时,申请法院查封对方可以执行的财产。具体程序和细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当事人要起诉对方不按照离婚协议给抚养费的,应当递交起诉状。离婚后,对方不按照离婚协议给抚养费,当事人想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抚养费的,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抚养费起诉状,人民法院受理诉讼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以裁定书的方式告知不予立案。
-
离婚协议抚养费不给怎么起诉
离婚后,对方不按照离婚协议的约定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协商索要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
2021.02.03 90 -
离婚协议抚养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
2021.04.23 103 -
-
离婚后,离婚协议书中的抚养费可以不给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按照离婚协议的约定支付子女抚养费。 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双方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 但是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必须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23-08-12 15,340 -
以离婚协议书起诉抚养费有什么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0条规定,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育费。本案原告的父亲与母亲在离婚协议中关于“原告抚养权及抚养费
2022-07-06 15,340 -
起诉离婚可以不出抚养费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不直接抚养方不可以在诉讼离婚过程中,对子女的抚养费表示拒付,法律规定,没有抚养权的一方应负担孩子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2023-06-14 15,340 -
离婚协议书没有给抚养费怎么起诉
离婚协议书中注明对方不用给抚养费没有法律效力,父母对子女有法定的抚养义务,父母之间的约定不能免除其自身对于子女的法定义务,在必要时子女仍然可以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合理的抚养费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3-03-23 15,340
-
01:00
离婚了不给抚养费怎么起诉离婚之后对方不给抚养费的话,当事人可以向另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抚养费如何给付,应当首先由父母双方协议,或者经人民法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按照协议确定。但
862 2022.05.11 -
01:16
怎么起诉离婚后不给抚养费起诉离婚后,如果被法院判决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不直接抚养一方需要向抚养方每月支付一定金额的抚养费。抚养费是法定费用,受到民法典和婚姻法的保护,是指父母为未成年子女承担的生活、教育、医疗等费用。也就是说,起诉离婚后,父母不能不支付抚养费,
1,188 2022.04.15 -
01:22
离婚协议没有约定抚养费可以要吗离婚协议中没有约定抚养费,还可以要求给付抚养费吗 离婚协议没有约定抚养费,离婚之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仍然可以要求对方支付一定的抚养费用。因为根据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具有抚养的义务,就算父母已经解除婚姻关系,也不能就此拒绝承担相应的抚养责
2,25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