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究医疗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发生医疗事故的责任追究,作出如下规定: 第三十五条医疗事故处理责任如何追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之日起10天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符合有关条例的,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有关条例规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医疗事故追究责任的方式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法律规定,若是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
-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如何追究?
医疗事故可能形成民事责任也可能形成行政责任,医疗人员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医疗卫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向医院追究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来自于行为人对行政法规的违反。所为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
2020.03.04 176 -
医疗责任全责追究刑事责任吗
医疗事故承担全部责任要不要追究刑事责任,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构成医疗事故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的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就构成医疗事故罪。
2020.09.20 200 -
如何追究医生刑事责任
想追究医生刑事责任,可以去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再由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等待法院的判决;如果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受害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诉,或者可以自己到法院提起自诉。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2021.03.19 195
-
如何追究医疗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发生医疗事故的责任追究,作出如下规定: 第三十五条医疗事故处理责任如何追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
2022-12-20 15,340 -
医疗事故如何追究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可以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赔偿标准不是法律规定的。医疗事故赔偿应考虑以下因素,确定具体赔偿金额:(一)医疗事故等级。(二)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医疗过失的责任程度。(3)医疗事故
2021-11-19 15,340 -
医疗事故处理责任如何追究?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第五十六条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
2022-08-16 15,340 -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如何追究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
2022-11-03 15,340
-
01:27
缔约过失责任如何追究
对于缔约过失责任如何承担和追究,一般按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的,双方当事人可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1、假借
1,324 2022.04.17 -
00:50
骗医保过多久不追究责任
骗医保过多久不追究责任,根据具体的刑期来定。追究刑事责任是有期限的,保险诈骗的犯罪活动超过了追诉期限后,就不会再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
4,407 2022.05.11 -
00:57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根据冒名签字的动机来定。如果是利用职务之便冒充签名,试图挪用公私财物的,那么就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
2,4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