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书应该怎么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书写规范 一、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九条规定,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劳动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通讯地址(文书送达地址)和联系电话等 (2)用人单位信息:名称、住所(注册地址)、通讯地址(主要办公经营场所地址,即文书送达地址)、联系电话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3)仲裁请求事项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4)与请求事项相关的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身份证明、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等)。 二、请求事项应当明确,涉及期间、数额的均需列明。 三、事实和理由简明扼要,一般应包括劳动关系起始时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间和理由、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事实、与请求相关的理由、相应证据等。 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必须用钢笔或水笔填写或按格式提供打印文本。 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本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申请日期,申请人为用人单位的应盖公章或者由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应写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身份信息和证件信息;事实、理由以及劳动仲裁请求;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
-
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书怎么写
写劳动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
2020.12.05 201 -
未签合同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应该怎么写
未签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的写法如下: 1、首先需要写明申请人、用人单位以及被申请机构的基本信息; 2、最重要的需要写明具体的请求事项、事实与理由,由相关证明材料的列明证据材料并说明其来源; 3、最后由申请人签字,注明日期。
2020.10.04 147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书》怎么写?
一裁终局案件的仲裁裁决自作出之日起立即生效,而非一裁终局案件的裁决书生效的唯一条件是当事人未在期限内提起诉讼。一般来说,用人单位涉及的绝大部分仲裁案件均为非一裁终局案件,因此,用人单位在收到仲裁裁决后,可以在起诉期限内充分考虑是否提起诉讼,
2020.04.19 284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书应该怎么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书写规范 一、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九条规定,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劳动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通讯地址(文书送达
2023-06-29 15,340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应该怎么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书写规范 一、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九条规定,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劳动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通讯地址(文书送达
2023-06-26 15,340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诉书应该怎么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书写规范 一、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九条规定,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劳动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通讯地址(文书送达
2023-06-27 15,340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书该怎样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书写规范 一、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十九条规定,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劳动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通讯地址(文书送达
2023-06-27 15,340
-
00:51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如下: 1、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相对比较短的,原则上是一年之内提出仲裁的申请,这是一般时效; 2、特殊时效:欠薪加在职,时效不受限。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且纠纷又只限于拖欠劳动报酬,就属于欠薪加在职,那么劳动仲裁不受一年
3,576 2022.04.17 -
01:04
劳动争议仲裁有效期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仲裁前置。也就是需要先向仲裁委员会的申请进行仲裁,之后如果对仲裁的结果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仲裁需要在诉讼时效内提出。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
4,856 2022.04.17 -
01:25
劳动争议仲裁与民商事仲裁的区别是什么
劳动争议仲裁与民商事仲裁的区别有四点,分别是: 1、机构设置方面不同,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按行政区划分别在县、市和市辖区等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特别机构; 2、
3,073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