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隐婚上隐前妻复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男女双方离婚后又自愿复婚,可以通过办理恢复结婚登记,重新恢复夫妻关系。复婚登记手续基本与结婚登记手续一致,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一方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复婚登记。在办理复婚登记时,应提交原离婚证,以备婚姻登记机关审查。 2、婚姻登记机关按照结婚登记程序办理复婚登记。在办理复婚登记时,应当收回双方当事人的离婚证后,重新发给结婚证。收回离婚证的目的,是防止当事人重婚。对于复婚的当事人一般不再要求进行婚前健康检查。 3、我国《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结婚、离婚、复婚的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因此,对于离婚后,未办理恢复结婚的登记手续而又实行同居,可以说法律是不承认其婚姻效力的,这种同居将产生的法律后果包括:一是法律上不承认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法的婚姻关系。二是由于未办理复婚手续,相互之间没有继承对方遗产的权利和相互扶养的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一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史,被隐瞒方可以在知道之日起一年内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若超过一年的,婚后经治不愈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视为夫妻感情破裂,法院可以判决双方离婚。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史,婚后经治不愈,这是起诉离婚,视为感情破裂的条件,如果经过治疗,已经治愈,或者没有经过治疗的,都不能视为感情破裂。
首先如果是普通疾病,婚姻关系是不会无效的。但如果疾病属于民法典所规定的重大疾病,那么这个婚姻自始无效。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婚姻无效,请求赔偿。此外,法院也会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
-
婚前隐瞒病情如何赔偿
我国的民法典规定,一般情况下,通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向加害方请求损害赔偿:第一、重婚;第二、与他人同居;第三、实施家庭暴力;第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第五、存在其他重大过错。隐瞒精神病结婚并不在以上范围内,所以隐瞒精神
2022.04.16 2,152 -
婚前隐瞒精神病该如何离婚
对于一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史,被隐瞒方可以在知道之日起一年内要求法院撤销婚姻。一年以上,婚后无法治愈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视为夫妻关系破裂,法院可以判决双方离婚。需要注意的是,一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史,婚后无法治愈。这是起诉离婚,视为感情破
2022.04.14 325 -
离婚时如何隐瞒夫妻财产
离婚时对方隐瞒财产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根据相关规定可知,离婚时,夫妻一方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
2021.03.22 123
-
隐婚上隐前妻复婚属于重婚罪吗?
1.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谓又与他人结婚,包括骗取
2022-07-15 15,340 -
隐婚上隐前妻复婚是哪些意思啊?
隐婚上隐前妻复婚是如果只是单纯的隐婚是不犯法的,很多明星都隐婚,但是如果故意隐瞒已婚事实去做一些欺骗伤害他人的事就不一定了。
2022-07-30 15,340 -
隐婚上隐前妻复婚到底是哪些意思
如果只是单纯的隐婚是不犯法的,很多明星都隐婚,但是如果故意隐瞒已婚事实去做一些欺骗伤害他人的事就不一定了。
2022-07-30 15,340 -
隐婚上隐前妻复婚怎么做的,规定是什么的呢
复婚,是指离了婚的男女重新和好,再次登记结婚,恢复夫妻关系。复婚登记,已经离婚的男女双方经自愿申请,依婚姻登记办法,在婚姻等登记机关办理恢复夫妻关系的行政程序。中国民法典和民法典登记办法规定,男女双方
2022-07-06 15,340
-
00:57
哪些病婚前不能隐瞒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婚前不可以隐瞒的疾病,主要指的是以下五种疾病: 1、患有性病的。 2、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包含有:精神分裂症、狂躁的抑郁型精神病、及其他类型的严重精神疾病。 3、患有重度的智力低下,患有此类疾病的当事人,对于事情的
5,046 2022.04.17 -
00:45
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可以离婚吗
配偶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当然可以离婚。被欺骗的一方,既可以通过撤销婚姻的手段,确认已经登记的婚姻关系属于可以被撤销的婚姻;又可以通过提起离婚诉讼的方式,解除已经结合的婚姻关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一方在婚前就已经患有了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
888 2022.04.17 -
01:07
侵犯隐私权如何起诉
侵犯隐私权起诉,只要有明确的被告,那么就可以直接以侵权之诉起诉。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
1,93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