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肇事罪会怎么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肇事罪过失的判定:天气状况和车辆性能等;对方的违规;有疲劳驾驶或身体素质差;车辆超载、超速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报废车辆等安全隐患。
过失犯罪,《刑法》规定为犯罪的,才需要判刑。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的处罚一般比同条件下故意犯罪的处罚轻。【案例】被告人张某为快递公司投递站负责人,被害人李某与投递站的一名女员工有情感纠葛。某日,张某在投递站分拣快件,李某径直进入投递站。张某因不认识李某,问其找谁,并要求其离开投递站。但李某不听劝阻,强行站在房内狭窄的分拣通道上。因严重影响投递站的工作,张某再次要求李某离开投递站,李某不听劝阻,与张某产生了激烈争吵,还脚踢张某的腹部,后径直坐到了快递上,并扬言就要坐在这块。随后,张某将李某拉了起来,并试图将其推出门外。李某站立不稳倒地,李某本就患有骨质疏松症,后李某的伤情经鉴定构成轻伤二级。【解析】被告人张某仅仅是将李某向门外推,根本不是殴打行为。从张某两次所实施的推李某的行为动作来看,很显然,张某并无伤害李某的故意,只是因李某在狭小的通道上站立而直接影响了投递站的正常分拣工作,而欲将其推至门外,但张某在实施推的行为过程中应当预见且在第二次加大推的力度时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造成李某伤害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最终导致李某腰部椎体4压缩性骨折。所以,被告人张某对李某的轻伤后果存在过失,因只有过失致人“重伤”才构成犯罪,所以,被告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
交通肇事罪过失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的刑罚标准根据造成的后果、责任划分以及行为等确定。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2020.11.21 164 -
肇事逃逸是过失犯罪么?
肇事逃逸并不属于过失犯罪,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之后再主动逃跑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该逃逸行为是行为人主动实施的。
2020.12.05 127 -
肇事逃逸是过失犯罪么
肇事逃逸不是过失犯罪,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07.15 159
-
过失肇事罪怎么判
蒋莉莉1993 2014-03-24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而缓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所
2022-08-17 15,340 -
过失肇事罪怎么判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缓刑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犯罪行为非恶性犯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1-12-05 15,340 -
过失肇事罪怎么定罪量刑
(一)所犯罪行属非恶性犯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过失犯罪的; ②犯罪后有自首、立功表现的; ③从犯、协从犯,犯罪情节轻微的; ④未成年人或者精神障碍的;
2022-11-21 15,340 -
怎么判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根据《刑法》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
2022-08-04 15,340
-
01:21
过失杀人罪会怎么判
过失杀人,主要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具体量刑需要分情况来讨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之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判刑如下: 1、行为人过失致人死
576 2022.04.17 -
01:07
交通肇事罪怎么判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发生以下情节如:1、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人的情形,肇事者应付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情形;2、造成三人以上死亡,应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情形;3、交通肇事造成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或公共财产损失,本人无能力赔偿数额达
1,508 2022.04.17 -
01:17
交通肇事罪怎么判刑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法定量刑幅度,第一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应当注意的是,犯罪分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交通运输肇事转化成故意杀人的或者故意伤害的,有可能
1,93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