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孩子抚养费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夫妻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
孩子抚养费的问题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双方可以先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抚养费标准。父母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以用其财物折抵抚养费。抚养费应
2022.04.13 598 -
离婚孩子抚养费问题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2021.01.24 399 -
离婚孩子抚养费的问题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支付抚养费用,如果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按照月工资总收入的20%-30%比例进行支付,如果给付一方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根据其年收入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有固定收入的支付比例进行支付。
2021.02.13 156
-
孩子抚养费问题
小孩,被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
2022-09-12 15,340 -
双方离婚孩子抚养问题
1,若确定一方有暴力,另一方获得孩子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暴力对孩子的成长会不好。2方面,要按照那一方的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确定抚养权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及孩子是否
2022-09-23 15,340 -
孩子的抚养费问题
关于子女抚养的问题: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
2022-07-26 15,340 -
孩子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
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 没有扶
2022-03-23 15,340
-
01:27
西双版纳电子通行证怎么办理西双版纳电子通行证的办理流程如下:申请人可先在网上提前预约申请,或直接到现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填写《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申请表》,准备好需要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申请人需要提交本人数码照片两张,可直接在现场进行拍照。申请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
2,396 2022.06.22 -
01:04
民法典离婚后孩子抚养权问题民法典中有关夫妻双方离婚,孩子抚养权的规定主要是指,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根据第一千零八十四条,夫妻双方在解除婚姻关系的时候,需要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作出安排。其中,双方可以协议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协议成功的,就可以签
1,213 2022.04.17 -
00:52
离婚后孩子成年还有抚养权问题吗通常情况下,离婚后孩子已经成年,就不涉及到抚养权问题。因为父母是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以及年满18周岁就已经是成年人,父母没有法定的抚养义务了。法律规定的两种超过18岁仍然需要父母支付抚养费的情况,第一是在接受高中甚至初中以及以下的教育
2,03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