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故意伤害罪证据不足,法院判决结果如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若故意伤害案件满足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标准,例如积极补偿并得到受害者的宽恕谅解,可以减轻法律责任。这封谅解书是刑事法典中明确规定的特殊量刑因素,在未出现法典认可的减刑情形时,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辩护律师来说也是重要的申辩筹码。 针对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致他人重症,则需承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律责任。倘若致人死亡或利用极其残忍方式使他人重度伤残,结果可能是长达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者将面临上述刑罚。在触及该条款相关罪行导致他人成为重症患者的情况下,将需要承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若致使他人死亡或以极其残酷的手段使他人伤势严重残疾,必须接受加重处罚,即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无罪判决。根据法律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能否因为证据不足推翻一审判决结果
1、不能推翻原判。 2、上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或再审案件,或者本院在审理再审案件时,认为一审或原审法院认定事实证据不足,经调查再无其他证据支持其裁判外,不得以不具证据能力的证据而推翻原裁判。
2024.06.09 16 -
故意伤害如果不赔偿法院会如何判刑
不对被害人进行赔偿的,不会重判。但是进行赔偿的,可以要求适当从宽处理。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七十九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
2024.06.18 14 -
法院怎样判决故意伤害罪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
2020.04.12 149
-
故意伤害罪如果法院判决会判决多少年?
如果属于累犯的,在量刑时应当从重处罚;如果前科但不构成累犯的,在量刑时也应适当从重。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
2022-07-03 15,340 -
如何对待法院证据不足的判决
如果证据不足,不能判决,应依法按疑罪从无的原则宣告无罪。但证据是否充分。是否可以判决由法院判断。作为被告人或辩护人可以提出证据不足应依法宣告无罪的辩护意见。
2022-08-21 15,340 -
能否因为证据不足推翻一审判决结果呢?
1、不能推翻原判。 2、上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或再审案件,或者本院在审理再审案件时,认为一审或原审法院认定事实证据不足,经调查再无其他证据支持其裁判外,不得以不具证据能力的证据而推翻原裁判。
2022-12-31 15,340 -
证据不足法院还宣判吗?对判决结果影响大吗?
关于证据不足法院还宣判吗,我国有明确规定 如果是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022-07-21 15,340
-
00:57
证据不足如何判刑
证据不足应当调查收集证据全面的查实证据。证据不足应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作出无罪判决,如果是民事案件,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
1,064 2022.04.17 -
01:02
未成年犯故意伤害罪如何判刑
未成年犯故意伤害罪的相关判刑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未成年故意伤害他人的,已满十四周岁,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犯故意伤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36,213 2022.07.10 -
01:13
犯故意伤害罪该如何取保
当事人构成故意伤害罪是否可以取保候审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当事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当事人没有社会危险性、当事人的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等就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如果不符合取保候审的
81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