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前提条件:权利人的请求。 (二)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必须是侵占行为人作出的,这是本罪的必备要件。 (三)侵占罪的数额问题。 (四)侵占罪中的其他严重情节。 (五)“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仅是决定侵占罪处罚轻重的主要依据,而不是唯一标准。 因此在处罚侵占罪时,既要坚持以侵占罪数额为主要依据,又不忽视其他情节因素,如犯罪动机、目的、犯罪手段、方法等,才能真正贯彻好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是:盗窃罪是行为人实施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行为人无法令财物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侵占罪则是行为人侵占他人委托管理的财物,在实施侵占行为时,行为人已经令财物在自己的实际控制之下了。
具备下列要件的,可认定为侵占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上述四个要件就是侵占罪的认定标准。
-
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2020.04.05 143 -
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
侵占罪一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他人交给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或非法占有他人的遗忘物和埋藏物,拒不退还,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是:盗窃罪是行为人实施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行为人无法令财物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侵
2022.04.13 527 -
职务侵占罪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员工,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了自己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自己单位的财物非法的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犯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有上述行为,定为贪污罪。职务侵占罪利用自己
2020.12.27 155
-
公司侵占罪认定标准是怎样
1、认定侵占罪,要准确认定其犯罪对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指代为保管的财物、拾捡他人的遗忘物、发掘得到他人的埋藏物。具体来说: (1)代为保管的财物,包括: ①受他人委托,如寄存、委托暂时照看。 ②无因
2020-12-06 15,340 -
公司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一)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前提条件:权利人的请求。 (二)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必须是侵占行为人作出的,这是本罪的必备要件。 (三)侵占罪的数额问题。 (四)侵占罪中的其他严重情节。 (五)“数额较大”、
2022-05-26 15,340 -
公司侵占罪的认定标准是怎么
(一)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前提条件:权利人的请求。 (二)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必须是侵占行为人作出的,这是本罪的必备要件。 (三)侵占罪的数额问题。 (四)侵占罪中的其他严重情节。 (五)“数额较大”、
2022-05-19 15,340 -
公司侵占罪认定标准是怎么
1、认定侵占罪,要准确认定其犯罪对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指代为保管的财物、拾捡他人的遗忘物、发掘得到他人的埋藏物。具体来说: (1)代为保管的财物,包括: ①受他人委托,如寄存、委托暂时照看。 ②无因
2022-05-18 15,340
-
01:05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为: 1、侵占他人公私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将构成犯罪。我国各省市规定的侵占罪数额标准有所不同
3,858 2022.04.17 -
01:15
侵占罪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110咨询网的特约律师张神兵。首先,在法律上,侵占罪的定义为侵占人持非法占有之目的,将他人出于信任委托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他人的遗落财物或他人的秘密的埋藏物品给占为己有,不肯退还的行为。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侵占罪将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
1,154 2022.04.17 -
01:10
立功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犯罪分子对他人犯罪行为进行揭发,经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使侦破其他案件的,即立功的认定标准。 立功表现包括两种情形: 把他人的犯罪行为揭发出来。犯罪人于犯罪人之间,通常对各自的犯罪行为比较了解,犯罪人在归案以后,不仅如实交代自己的罪
2,06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