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是否有共同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明知他人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等依法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情节特别严重的; (二)向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情节特别严重的; (三)致使大量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四)致使多人重伤、严重疾病,或者致人严重残疾、死亡的。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环境污染罪有共同犯罪,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污染环境罪有共同犯罪。只要是行为人明知他人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仍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物质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行为人和危险废物接收人就可以构成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
-
环境污染罪有共同犯罪吗
环境污染罪有共同犯罪,两人以上共同故意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是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
2020.04.23 154 -
环境污染罪是否有过失犯罪
环境污染罪是过失犯罪。污染环境罪本身的主观方面就是过失,行为人对造成环境污染,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持本应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到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2020.01.11 122 -
污染环境罪共同犯罪怎么判
对于污染环境罪共同犯罪的处罚受理机关一般会根据实际的当事人污染的环境程度,来判定主犯的法律处罚结果,然后根据主犯的处罚来对共同犯罪人的处罚进行判定。
2020.04.08 187
-
环境污染罪是否有共同犯罪
污染环境罪是有共同犯罪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2022-07-03 15,340 -
环境污染罪有共同犯罪吗
环境污染罪有共同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
2022-06-04 15,340 -
污染环境罪有共同犯罪吗
污染环境罪有共同犯罪。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根据上述规定,构成污染环境罪的共犯
2022-06-04 15,340 -
环境污染罪是共同犯罪么
环境污染罪有共同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
2022-06-26 15,340
-
01:16
污染环境罪怎么判污染环境罪的判刑标准为:自然人或单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擅自排放、倾倒或不合理处置有毒物质、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放射性的废物或者其他有害物质,造成环境严重受到污染的情形,一般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及其
718 2022.04.17 -
01:16
污染环境罪判几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排放、倾倒或者是处理具有放射性法的废料、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废料、有毒物质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该罪的量刑标准有: 1、犯污染环境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应
3,068 2022.04.17 -
01:04
污染环境罪能取保吗污染环境罪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若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了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对其暂时解除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2,74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