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自杀案件的处理,致人自杀的案件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相约自杀案件的处理相约自杀。指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因行为人均不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所以对其中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但是,如果行为人受托而将对方杀死,继而自杀未逞的,应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考虑从轻处罚;以相约自杀为名,诱骗他人自杀的,则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二、致人自杀的案件怎么处理既由于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行为,而引起他人自杀结果的发生。对此,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 (2)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一个严重情节考虑,将先前严重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处理。如当众辱骂他人,致其当即自杀的,可对辱骂者以侮辱罪论处; (3)行为人先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只要行为人对这种自杀结果没有故意,应按其先前的犯罪行为定罪,而将自杀结果作为量刑时考虑的一个从重或选择较重法定刑处罚的情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相约自杀指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因行为人均不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所以对其中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 但是,如果行为人受托而将对方杀死,继而自杀未逞的,应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考虑从轻处罚;以相约自杀为名,诱骗他人自杀的,则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
自杀案件怎么处理
自杀案件根据不同情况处理自杀案件处理具体如下: 1、相约自杀。因为行为人没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一般不能认为自杀是故意杀人是故意杀人罪;但是,行为人受托杀人,自杀不成功的,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以考虑从轻处罚;以约定自杀的名义诱骗
2022.04.16 3,367 -
怎样处理自杀案件
自杀的案件如果没有加害与伤害因素,认定为自杀,则案件终结,出具死亡证明。如果有涉嫌犯罪的其他人则应当根据相关的罪名定罪量刑。自杀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处理。
2020.09.08 175 -
自杀案件如何处理
自杀案件的处理得根据不同情况,涉嫌犯罪的就按照相关罪名定罪量刑。 1、相约自杀。指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因行为人均不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所以对其中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但是,如果行为人受托而将对方杀死,继而自杀
2020.09.23 271
-
相约自杀的案件如何处理
相约自杀,是指二人以上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如果相约各方面均自杀身亡的,不存在刑事责任问题。对于其他相约自杀的案件,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1)如果相约对方各自实施自杀行为,其中一方死亡,
2022-03-16 15,340 -
自杀案件的处理
自杀案件的处理是: 1.相约自杀,对其中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但是,如果行为人受托而将对方杀死,继而自杀未逞的,应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考虑从轻处罚; 2.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查明行
2021-12-27 15,340 -
如何处理自杀的案件
相约自杀,是指二人以上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对于其他相约自杀的案件,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1)如果相约对方各自实施自杀行为,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自杀未逞,未逞一方并不负刑事责任,不能认定未
2022-04-12 15,340 -
相约自杀怎么处理,致人自杀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一、相约自杀怎么处理相约自杀指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因行为人均不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所以对其中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但是,如果行为人受托而将对方杀死,继而自杀未逞的,应构
2022-10-28 15,340
-
01:10
刑事案件中的自首怎么处理
刑事案件中对自首的处理,就是对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自首的犯罪分子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332 2022.04.17 -
01:02
行政案件怎么处理
行政案件的处理方式如下: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违反行政管理行为,执法人员可当场作出如下处罚:1、警告;2、对公民处50元以下罚款;3、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口头告知当事人作出
5,956 2022.04.17 -
01:09
检察院不受理的案件怎么处理
检察院不受理案件的,那么可以从收到决定的10日内,向上级的检察院申请复议。其他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其他办案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决定不予立案的,负责侦查的部门需要制作不立案通知书,写清楚案由和案件来源、决定不立案的原因和法律依据,从作出不立案决
8,22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