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买卖弹药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买卖弹药罪通常情况下的判刑是:一般犯罪情节,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构成该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通常情况下,对非法买卖弹药罪既遂的判刑是,处三年到十年有期徒刑;而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单位犯该罪的,除对其直接责任人员按上述标准处罚外,还要对单位判处罚金。
非法制造弹药罪通常情况下判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为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非法制造弹药的行为必须危害到公共安全才构成本罪。
-
非法私藏弹药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非法私藏弹药罪通常情况下的判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主体是一般主体。
2020.11.02 92 -
非法储存弹药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非法储存弹药罪通常情况下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则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单位犯本罪的,应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2020.07.28 81 -
非法邮寄弹药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一般非法邮寄弹药罪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个人或者单位非法邮寄军用子弹十发以上、气枪铅弹五百发以上或者其他非军用子弹一百发以上的; 手榴弹一枚以上的,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最低数量标准,但
2020.12.30 107
-
非法制造弹药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非法制造弹药罪通常情况下判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为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非法制造弹药的行为必须危害到公共安全才构成本
2023-06-14 15,340 -
非法邮寄弹药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样判刑的
1、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非法制造、
2023-05-10 15,340 -
非法邮寄弹药罪通常情况下该怎么判刑
1、行为人构成非法邮寄弹药罪的,在通常情况下我国人民法院会按照《刑法》中的如下规定对其进行判刑处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
2022-06-03 15,340 -
2022年非法邮寄弹药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样判刑的
1、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非法制造、
2022-11-12 15,340
-
01:17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怎样判刑根据《刑法》有关的规定,行为人或者有关单位,违反了我国枪支使用的法律规定,有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导致情节严重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将按
1,810 2022.04.17 -
01:08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怎么判根据《刑法》相关的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判刑标准为: 行为人违反了我国枪支的相关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导致情节严重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法配
1,126 2022.04.17 -
00:55
什么情况下判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缓刑的适用条件如下:犯罪分子应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同时要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这时候行为人就可以宣告缓刑。如果是符
1,14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