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判决和裁定该如何申请再审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不服已经生效的裁定、判决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3、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并按照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人数提交再审申请书副本。4、申请再审时应提交以下材料:(一)申请再审人是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申请再审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二)申请再审的生效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生效裁判系二审、再审裁判的,应同时提交一审、二审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三)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复印件;(四)支持申请再审事由和再审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婚姻关系相关的判决和裁定一般是不可以申请再审的,但其中的财产问题可以再审。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就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问题申请再审,如涉及判决中已分割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照规定进行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裁定再审。
以下判决和裁定不可以申请再审: 1、生效的解除婚姻关系判决,是不可以申请再审。但解除婚姻关系判决中,如果对财产分割部分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 2、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等非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
-
不服仲裁裁决可以申请再审吗
仲裁是一裁终局,不能申请再审,如有新证据或仲裁程序违法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可撤回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2020.12.05 290 -
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否申请再审
不服仲裁裁决不可以申请再审。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申请再审的,不属于申请再审案件受理范围,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3.08 182 -
不服仲裁裁决是否可以申请再审
不服仲裁裁决不能申请再审,但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2020.03.10 132
-
不服已经生效的裁定、判决如何申请再审
1、不服已经生效的裁定、判决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
2022-10-09 15,340 -
二审不服该如何申请再审?
一、通常情况下,申请再审无须交纳诉讼费(即案件受理费),但根据《诉讼费交纳办法》第九条规定,符合下列情况的再审案件,需要交纳诉讼费:(一)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
2022-10-07 15,340 -
对再审判决、裁定不服,向哪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抗诉申请书如何办理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第二百零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
2022-01-24 15,340 -
哪些判决和裁定不可以申请再审
上述裁定的作出具有使一审裁判由不生效到生效的法律效果,并由此产生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的既判力,故可以申请再审。当然,除了可以对此裁定申请再审外,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对生效一审裁判申请再审来获得救济。值得一提
2022-07-18 15,340
-
01:03
终审后如何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终审的案件需申请再审。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认为有错误可以上向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也可向同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具体流程如下: 1、二审败诉后,败诉方想要申请再审的,要提供二审判决书审查实体和程序方面
3,652 2022.06.22 -
00:56
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如下: 1、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申请再审:当
4,245 2022.04.17 -
00:55
对法院判决不服应该如何信访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信访方式如下: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信访、发电子邮箱或打投诉电话给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
13,266 2022.04.12